城乡统筹发展网讯 “十四五”期间,重庆在推动实验室成果走向市场、转化为产品方面成效如何?有哪些亮点举措?10月15日,在“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 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二十四场)上,市科技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伟介绍了相关情况。
“成果转化是世界性的难题,也是科技创新的最终落脚点,更是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关键途径。”王伟指出,“十四五”以来,重庆市科技成果转化效能大幅提升,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年均增长达到33%以上。
一是以机制改革为关键,让成果转化更“活”。开展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成果赋权深化改革等成果转化“五项机制”联动改革试点,如根据人才特点,建立了技术转移人才岗位保障和职级晋升制度,为技术转移人才开展成果转化服务提供更加宽松、灵活的环境。试点单位赋权转化知识产权391件、累计金额达到4.1亿元,成功推动一批高质量成果转化落地。
二是以体系构建为抓手,让成果转化更“畅”。围绕建设重庆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高效串联成果转化孵化全链条支撑体系上的各类要素,以市场为导向、以人才为支撑、以资金为保障,让科技成果转化更顺畅。建成市级以上技术转移机构35家,建设10个环大学创新创业生态圈,孵化初创企业7459家。建成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114家,聚集在孵企业超1万家,累计培育毕业企业8640家。加速布局概念验证中心和中试平台,帮科研团队解决“技术能不能用、产品能不能造”的技术难题。
三是以服务提升为助力,让成果转化更“快”。发挥市技术转移研究院等一批公共服务平台作用,升级建设科技要素交易中心,搭建“线上+线下”科技成果以及知识产权转化、交易全链条服务体系。建强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重庆),累计培育技术经理人3000人次以上,为创业者提供技术熟化、融资对接等专业服务。同时,也发挥种子投资基金作用,帮助解决企业因规模小、资产轻等导致的资金短缺问题,累计投资项目46项、金额达到4785万元,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走向市场、走向产业化。
四是以氛围营造为手段,让成果转化更“优”。围绕成果高效转化这一目标,持续开展成果转化大赛、对接会、成果展、论坛、培训等5类活动,提升全市创新氛围“活跃度”。例如成功举办首届“渝创星火”成果转化大赛,构建“赛事+服务+落地”全链条赋能体系,组织专业机构为参赛项目提供精准对接与孵化服务,目前已推动20余项优秀成果在渝落地发展。今年科创团队组一等奖获得者——重庆大学医学院副院长罗阳团队研发的“集成化创伤智慧诊断试剂盒”,可在30秒内完成血型检测与感染同步监测,为创伤后脓毒症的早期干预赢得宝贵时间。
下一步,重庆市将按照“建机制、搭平台、强服务、优生态”的思路,建好重庆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打造高能聚合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枢纽,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文字/王娅萍 审核/刘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