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水利局副局长王德兵介绍重庆在保障农村饮水安全方面采取的保障措施和取得的具体成效 城乡统筹发展网摄
▲建设中的水库 重庆市水利局供图
城乡统筹发展讯 重庆在保障农村饮水安全方面采取了哪些保障措施,取得了哪些具体成效?在10月17日举行的重庆市政府新闻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 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二十八场)上,重庆市水利局副局长王德兵介绍相关情况。
王德兵说,重庆始终将农村饮水安全作为最重要的民生水利工程来抓,“十四五”期间,深入实施农村供水“一改三提”行动,即改善农村供水设施条件,提升人均可供水量、提升水质达标率、提高运行管护水平。特别是今年,启动了提升农村饮水质量专项行动,聚焦水源、水厂、管网、水质、数字、管理、应急7个领域,以三年行动、百亿投资,着力解决特殊干旱年份整村连片缺水问题,基本解决抗风险能力较弱的农村地区饮水问题,大幅提升农村饮水质量和安全保障水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补齐工程短板,全要素布局“水源到龙头”。通过建设1480处水厂提升工程、2.57万公里管道,配套3100余套净化设施设备,提升25个区县水质检测能力,全面划定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方式,全力解决群众关心的水源水质不稳定、水厂难覆盖、管网易损坏等问题。
——提升监测能力,全方位保障“源头到用户”。通过“农村供水保障”数字应用,实时监测规模化水厂的出厂水质、水量。加快建设应急备用水源,完善平急两用应急保障体系,有效提升冰冻干旱、水质污染、时节性缺水等风险的处置能力。去年极端干旱时,我们依托应急水源和数字调度,最大限度保障了农村群众生活用水不断供。
——优化运营模式,全链条统一“管理到服务”。通过推动38个区县县域统管,加快实现县域或片区农村供水工程统一管理、统一运维和统一服务,降低运行成本,增强供水韧性,让越来越多的农村水厂实现标准化、专业化管理,越来越多的农村群众享受到与城市同质、同源的供水服务。
文/记者亦歌 审核/刘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