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恪尽职守,初心如炬。”这是重庆市黔江区公安局禁毒支队政委甘华林写在工作笔记本上的座右铭。这位“半路出家”的禁毒民警,先后任职于刑侦、禁毒等部门,用14年时间将自己锻造成为优秀的人民公安。
从三尺讲台到缉毒战场,甘华林带着教书育人的细致,将正义写进了新的人生教案。多年来,他累计参与侦破部级、市级大要案件20余起,抓获各类犯罪嫌疑人300余名。2021年从事禁毒工作后,查获毒品10余公斤,抓获吸贩毒人员300余人,参与数次惊心动魄的抓捕行动。从刑侦能手,再到如今的禁毒“刀锋队长”,岗位在变,甘华林守护平安的初心始终未改。“穿上这身警服,我就想站成一堵墙,为千千万万个家挡住暗夜里的‘毒瘴’。”他说。
十年磨剑:刑侦战场的“破案尖兵”
2011年8月,甘华林告别教师岗位加入公安队伍,初入警营,甘华林从零学起。“刚入警时连笔录都不会做,我就跟着老民警蹲守、走访,把案卷当教材啃。”无论在哪个岗位,甘华林都虚心地向身边同事请教,白天参与案件侦破,夜晚钻研法律书籍,对伤害、盗窃、杀人等案件分类建立研判模型,凭着“一查到底、一丝不苟、一往无前”的韧劲,他迅速成长为刑侦能手。
2015年8月,黔江区正阳街道发现一具女尸。甘华林组织人员以现场为中心,对周边失踪失联女性作了细致的排查走访,发现邻镇的李某于5个月前失联,其丈夫伍某形迹可疑。随后,刑侦支队立案侦查,将犯罪嫌疑人伍某传唤到公安机关。伍某到案后,对其杀害妻子的犯罪事实拒不交代。面对伍某的拒不认罪,他调整审讯策略,广泛收集证据,最终突破口供还原真相,确保诉讼顺利进行。此案成为支队“一丝不苟”办案的典范。
“让群众在每一起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所以,不论案子大小,甘华林都坚持一查到底,绝不放过。
2016年9月,一起鞋店手机盗窃案引起他的注意。女子盗走手机后乘摩托逃窜,甘华林凭借经验判断为流窜作案,深挖发现重庆多区县有类似案件。他带队跨省追踪,最终抓获盗窃犯罪嫌疑人,查实这对“夫妻大盗”盗窃20余次、涉案金额10万元,将“小案”办成“铁案”。一个小案子,最终办成了大案子。这个经典案例和他锲而不舍的精神,一直被支队同事们学习和称赞。从警10年间,他参与侦破刑事案件500余件,抓获犯罪嫌疑人300余名,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200余万元。
在刑侦岗位上,甘华林还积极投身“团圆行动”。2021年,他逐一梳理黔江被拐儿童信息,采集被拐儿童父母血样。当江苏泰州的陈某通过技术比对确认为黔江谢某夫妻失散26年的儿子时,他全程跟进,促成这对父母在公安局相认。在刑侦支队工作期间,他先后帮助5个失散家庭团圆,让“万家灯火团圆”的温暖照进现实。
刀锋出鞘:禁毒战线的“拼命三郎”
2021年转战禁毒支队后,甘华林化身“刀锋队长”,构建“预防+打击+管控”三维防线。他带队深入企业、农村、社区、学校、家庭开展宣传,4年来累计组织禁毒宣讲100余场,覆盖群众3万余人次,群众“识毒、拒毒、防毒”意识显著提升。
工作中,甘华林坚持“疏堵结合”,经常带队深入辖区宾馆旅店、社区院坝、车站码头等场所,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毒品预防宣传教育活动,普及禁毒知识,切实提升群众识毒、拒毒、防毒意识,从源头上消除毒品危害。
“禁毒不仅要破案,更要从源头斩断毒源。”他联合农业、市场监管等部门建立“每月踏查+季度抽检”机制,对辖区重点部位开展常态化检查。2024年2月,接到群众举报后,他带队在寒风中蹲守2小时,趁嫌疑人开门瞬间破门而入,成功控制多名吸毒人员并查获管制刀具,并将吸毒人员依法处理。
4年来,甘华林带领团队严打毒品犯罪,抓获吸贩毒人员300余人,查缉缴获各类毒品10余公斤,保障了辖区的平安和谐。“甘华林用行动诠释了新时代民警的忠诚与担当。”当地禁毒部门负责人评价道。
温情执法:迷途者的“引路人”
在严厉打击犯罪的同时,甘华林始终怀揣温情。辖区居民王某因吸毒被强制隔离戒毒后生活无着落。甘华林在得知王某离异后带幼子生活且健康状况差的情况后,多次上门疏导,联系心理咨询师定期帮扶,并带其到医院进行治疗,如今王某已成功戒毒并自主创业。“甘警官不仅救了我,更给了孩子一个完整的家。”王某眼含热泪说。
从青春年少到步入中年,甘华林把最好的年华献给了公安事业,用坚毅果敢在基层一线书写忠诚。十四年来,这位曾站在三尺讲台的人民教师,以坚毅和果敢在刑侦与禁毒战场上筑起平安防线,先后荣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2次,获评“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人民警察”“重庆市第六届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用行动诠释着新时代公安民警的忠诚与担当。面对荣誉,他总是淡然一笑:“我只是做了该做的事。”
夕阳西下,甘华林站在办公室窗前,望着楼下熙攘的人群和万家灯火。警徽在余晖中闪耀,映照着他坚毅的脸庞。对他而言,最大的心愿莫过于“天下无毒”的那一天早日到来。这名禁毒一线的“刀锋队长”,将继续坚守在禁毒战场上,做一名不知疲倦的追光者,用忠诚与担当守护这片土地的安宁。(余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