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在线
铜梁民警姜振华:在与电诈“竞速”的赛场上永不止步
城乡统筹发展网 11-04 15:05:59

“我卡里近200万元,差点就全转出去了……”回想起那通冒充“公检法”的诈骗电话,市民郭女士仍心有余悸。

所幸,就在郭女士与骗子视频通话,准备继续转账时,民警赶到其家中,接过电话与骗子对峙,那头的“警察”瞬间下线。郭女士如梦初醒,保住了191万元存款。

这不是电影情节,而是重庆市铜梁区公安局刑侦支队民警姜振华无数次与诈骗分子“赛跑”中的一程。从破案挽损、紧急止付到预警劝阻,多年来,他始终战斗在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的最前线,用智慧与速度筑起一道无形的“反诈防线”。

聚焦源头防控:

从“被动止损”到“主动预防”

2021年,在派出所、案侦等多个岗位积累了丰富经验的姜振华开始专职负责反诈工作。面对电诈手法不断翻新、犯罪态势严峻的现实挑战,他敏锐地意识到,仅靠案发后的“紧急止付”犹如亡羊补牢,唯有将工作重心前移,在预警劝阻与源头防控上下功夫,才能真正守住群众的“钱袋子”。

2023年4月,一通来自“某公安局”的电话让铜梁居民郭女士陷入恐慌。对方称她涉嫌非法洗钱,并出示了印有她真实信息的“逮捕令”。对方身着“警服”要求她配合调查,郭女士在慌乱中已转账近40万元,正准备继续汇款。

此时,铜梁区反诈骗中心接到预警指令。姜振华立即启动预警劝阻处置流程,通过96110专线连续拨打郭女士电话,然而,电话始终占线。他判断,郭女士很可能已被骗子“洗脑”,甚至开启了“屏幕共享”。情况紧急,他迅速组织警力分头行动——一组继续拨打电话,另一组辗转联系上郭女士的儿子,确定了郭女士所在位置,并立即通知属地东城派出所民警上门见面劝阻。

民警推开家门时,郭女士正在与骗子视频通话。民警接过电话亮明身份,屏幕那端的“假警察”瞬间挂断。经紧急核对账户,姜振华及时阻断了后续转账,为郭女士保住了账户里的191万元存款。因预警高效、劝阻及时,该案例被评为2023年“重庆市反诈预警劝阻十佳案例”。

2021年以来,姜振华牵头组建了预警劝阻工作专班,以“7×24小时”的坚守对全量预警指令开展电话劝阻与二次研判。截至目前,累计电话劝阻群众52万余人次,成功劝阻500余人终止转账,避免经济损失2100余万元,有力守护了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

完善预警体系:

实现“有效预警、精准劝阻”

每一天,铜梁区反诈骗中心都会收到数百条预警信息,高峰期甚至上千条。尽管科技手段为预警劝阻工作提供了重要支持,但要从大量信息中精准识别有效线索,及时阻止诈骗案件发生,核心仍依赖大量人力进行深度研判与分析。

面对每日海量涌入的信息,如何提升预警劝阻精准度与成功率?姜振华在实践中不断优化,逐渐完善出一套以“精准研判、分级处置、快速落地”为核心的预警劝阻工作机制:工作专班对全量预警指令进行人工初筛,紧急高危指令推送至派出所立即开展见面劝阻,中低危指令则由镇街平安员负责入户宣传,实现精准干预。此外,通过建立快速落地机制,即使在与当事人无法取得联系或当事人拒见等复杂情况下,也能精准高效上门拦截,确保做到“劝阻一起、唤醒一人、少发一案”。

在机制运行基础上,姜振华带领团队持续深化大数据研判,通过系统分析诈骗手法、发案规律及受害人群特征等情况,不断完善潜在受害人精准画像模型,提前发现诈骗风险,为明确预警劝阻的方向和要点、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反诈预警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技术反制是姜振华手中的另一把“利剑”。他联合科技公司自主研发的“铜梁反诈卫士”小程序,在对群众接到的可疑电话、短信及安装的可疑APP进行有效预警的同时,还可实时推送反诈动态、反诈知识,引导群众加强学习,提高警惕,防止被骗。

值得一提的是,“铜梁反诈卫士”还以亲友、社群、工作等社交关系为基础建立保护圈,当保护圈成员受到电信网络诈骗时,圈主和圈友均能收到防骗预警信息。“通过科技赋能织密防护网,让每个人都能成为身边人的‘反诈卫士’。”姜振华说。

宣防联动赋能:

构建全民反诈“安全屏障”

“技术是手段,人才是根本。”姜振华始终坚信,反诈是一场需要全民参与的持久战。

为此,他定期深入派出所、镇街等基层单位,围绕反诈预警劝阻工作规范、沟通技巧及疑难问题处置等展开系统培训,着力打造一支专业化的预警劝阻团队。在他的推动下,铜梁区建立起一支覆盖28个镇街、超3000人的预警劝阻队伍,形成高效的“区—镇街—社区”三级联动劝阻网络,有效打通反诈预警劝阻“最后一米”。同时,他不断完善警银联动机制,定期对银行员工开展反诈培训,提升他们对可疑转账、异常取现等涉诈线索的识别和反应能力。

“当‘领导’在网上让你帮忙转账,怎么办?”9月25日,在铜梁高新区管委会,一场面向企业员工的反诈培训正在进行。姜振华结合“刷单返利”“冒充老板”等真实案例,深入剖析诈骗套路,演示正确的应对步骤。

为提升反诈宣传的精准度和覆盖面,姜振华深入分析不同年龄、职业群体的受骗风险特征,精心制作针对学生、企业财务人员、老年人等群体的10余类反诈课件,定期走进企业、银行、学校、社区开展专题讲座,通过真实案例剖析诈骗过程、拆解诈骗手法,让群众“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

在他的牵头组织下,一支由民警、网格员和志愿者等力量共同组成的反诈宣讲团持续活跃在基层一线。团队聚焦师生、财会人员、老年人等重点易受骗群体,开展“面对面”“一对一”反诈宣传,有效提升宣传精准度与覆盖面。近年来,已累计开展反诈宣传活动50余场次,覆盖群众10余万人。

曾几何时,最令姜振华感到欣慰的,是成功劝阻后群众的那句“感谢警察同志,不然我差点就被骗了”。“现在,我最愿意听到的是群众对我们说:‘你们的宣传我记在心里了,遇到骗子的时候根本没上当!’”他笑道。今年以来,铜梁区电信网络诈骗发案数、案损数同比均分别下降,预后被骗率保持为0。这份成绩单的背后,凝聚着姜振华与全区反诈工作者的日夜坚守。

如今,在这条没有硝烟的战线上,姜振华仍在全力奔跑——与瞬息万变的骗术赛跑,与分秒必争的劝阻赛跑,与他所守护的万家灯火同行。每一步奔跑,都是对“天下无诈”最坚定的奔赴。(文/余安 图/铜梁区公安局)

【免责声明】城乡统筹发展网未标有“来源:城乡统筹发展网”或“城乡统筹发展网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城乡统筹发展网联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