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陆海之约 同心同行”国际青少年使者线上对话活动成功举办。来自中国、斯里兰卡、菲律宾等国家和地区的重庆两江新区西大附中金州学校、重庆市南岸区南坪实验外国语小学校、红溪礼示大学孔子学院等学校的28名青少年跨越山海、云端相聚,围绕“家乡关键场景”“十年后的未来世界”以及“我的创意设计”三大主题,展开了一场富有温度与想象力的深度对话,展现出新时代青少年的文化视野与精神风貌。
活动由西部国际传播中心与重庆陆海传媒有限公司联合主办,设立重庆主会场及斯里兰卡、菲律宾两个分会场,实现多地实时互动。
围绕“家乡关键场景”主题,来自菲律宾分会场的王艾琳描绘了布拉坎的香甜小吃与节庆氛围,重庆的张子恩则带领观众走进山城巷陌,感受“家乡的温度”。从滨海风光到山城步道,从校园生活到异国见闻,来自不同地区的学生们用三张照片讲述了各自家乡的文化故事,每一帧画面都成为文化理解的窗口,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随后,“十年后的未来世界”主题激发了青少年们对未来的大胆想象。来自重庆市沙坪坝小学的周凌可等青少年代表们畅谈科技、环境与生活的变迁,而来自斯里兰卡分会场的K.H. Pubudu Chathmin Fernando则在他的分享中抛出引人深思的问题:“未来会让我们更幸福,还是仅仅更忙碌?”展现出青少年不仅关注技术进步,更关怀人类共同的精神未来。
在“创意设计”环节,丁楚乔以“我创意视野中的未来生活”为题,描绘了一个智能机器人普及的世界,立志成为机器人科学家。来自菲律宾会场的黄夏瑶提出“全球青少年环保行动拼图”计划,马舒楠发起“全球青少年手账交换计划”,展现出青少年以实际行动推动环保与文化协作的责任感与行动力。
活动还设置了问答互动与“我想对你说”寄语环节,进一步加深了各国青少年之间的情感联系。问答互动环节,学生们通过踊跃提问,不同会场之间互相抛出问题,思想的火花在屏幕间自由碰撞。在面对“文化冲突如何应对”的问题时,吴秀丽分享了“倾听、尊重、寻找共同点”的沟通智慧。在寄语环节,来自重庆的张子恩与秦世达不约而同地表达了相同的心声:“Across the vast divides of land and sea, our friendship remains a constant bridge.” 这份对友谊的坚定守望、对未来线下相聚的深切期盼,生动诠释了何为“同心同行”。
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国际合作与交流办公室主任李长庆在点评中高度肯定了青少年在跨文化表达与创新思维方面的表现,鼓励他们将此次交流延续为长期友谊与合作的起点。
“今天我们听到了28种声音,看到了28种未来。”本次活动不仅搭建了一个平等、开放、互动的国际交流平台,也通过“文化共享+未来共创”的模式,切实提升了参与者的跨文化理解力与全球胜任力。
据悉,组委会后续将在重庆举办“陆海之约 同心同行”国际青少年使者年度大会,邀请在各类国际交流中表现突出的青少年代表共聚山城,展示成果、颁发荣誉,共绘全球青少年交流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