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在线
城口县拘留所:二十八载“零事故”背后的“勤细”密码
城乡统筹发展网 11-26 12:26:16

“勤”到极致,“细”至微末。在城口县拘留所,这不仅是工作要求,更是延续二十八载安全“零事故”的秘诀。通过将刚性制度与柔性治理相结合,监管工作从“管得住”向“教得好、化得开”延伸,成为维护基层社会和谐稳定的一道重要防线,展现了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公安监管领域的生动实践。

安全,是监管工作的生命线。每日清晨,监区内总有民警早早巡查的身影,目光扫过每一扇门、每一处转角,不放过任何细微隐患。

一次日常巡查中,民警在洗漱间排水沟旁发现半块被遗弃的肥皂,上面留有几道深深的指甲掐痕——这并非正常磨损 ,而是强烈情绪压抑下的无声宣泄。这个微小异常引起大家的警觉。通过调取监控、核对记录,民警迅速锁定了情绪看似“稳定”的被拘留人李某。随后,值班民警以闲谈方式温和引导,完成了一次及时的心理干预,将潜在的安全风险化解于无形。

安全防线的构筑,不止于“半块肥皂”式的个案警觉,更在于将这种警觉系统化、制度化的长效建设——所内不断健全管理制度机制,修订完善《拘留所安全风险评估机制》等十余项制度规范,建立起“日检查、周研判、月分析”的常态化工作机制,让安全管理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同时,积极推进物防技防深度融合,通过监室升级改造、监控系统高清化更新等工程,大幅提升了基础设施的安全阈值。

近三年来,城口县拘留所已组织开展集体教育100余次、个别谈话800余人次,及时掌握被拘留人思想动态和基本诉求,尽力帮助实现其合法合理诉求,主动说教、耐心释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促使被拘留人知错、认错、改错。

“所内一切监管工作的开展准则,在于‘勤’与‘细’二字。”谈及延续28年“零事故”的秘诀,拘留所所长桂成忠这样总结,“我们坚持每日必到重点区域巡查,每周必分析安全动态,每月必开展一线交流。通过观察在拘人员情绪变化,紧盯管理薄弱环节,将隐患消除于未然。”

在深化从“惩罚惩戒”到“源头治理”的实践中,所内意识到,许多案件背后是未化解的社会矛盾,若简单地“一拘了之”,矛盾仍会发酵。

为此,城口县拘留所积极协调相关部门,成立“城口县拘留所被拘留人矛盾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并设立标准化调解室,探索深化“拘调融合”工作机制。定期梳理、准确掌握被拘留人心理状态,举办心理健康课12次,开展心理矫治27人次,积极帮助被拘留人打开心结、握手言和。

近三年来,城口县拘留所共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20余起,未发生一起因矛盾未化解导致的报复性案件或群体性事件。

高墙之内,法律是威严的标尺,人心却是温暖的灯塔。展望未来,城口县拘留所全体民警将继续坚守这面“安全之墙”,以忠诚与实干书写平安城口的高分答卷。/余安 图/城口县公安局

【免责声明】城乡统筹发展网未标有“来源:城乡统筹发展网”或“城乡统筹发展网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城乡统筹发展网联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