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要闻
重庆瞭望|有一种温暖,叫“中国好人”
重庆日报 11-28 17:20:51

山城的冬夜,温柔而恬静,一股撼人心魄的暖流,在这座城市蔓延开来。

“凡人微光,温暖四方。”11月27日,“中国好人”特别节目22:30档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首播。此次特别节目在重庆录制,1000多位现场观众和3200万巴渝儿女同全国人民一道,共同见证了好人们的“高光时刻”,向社会传递了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

▲在重庆,5000架无人机表演燃爆夜空致敬“中国好人”。 /央视科教视频号

平凡人也有不平凡的光,他们用点滴善行,汇聚成照亮时代前行的温暖光芒。其实,好人一直都在我们的身边。

重庆“碎花裙女孩”刘杨在旅行途中遭遇持刀伤人事件时,果断用身边的长柄雨伞打掉行凶者手上的利刃,勇敢且清醒。当网友纷纷为她点赞,网络流量也向她倾斜时,她却只是淡淡地说:“这只是一件小事。”她用见义勇为的壮举和不改初心的纯真,诠释了平凡人身上闪耀的人格光芒。

夏辉、许仙夫妻二人驾车回家探亲途中,路遇陕西丹宁高速桥梁垮塌。他们停车的位置距离桥梁垮塌处只有几米左右,但这对刚刚死里逃生的夫妻选择挺身而出,奋不顾身地在雨夜的高速路上拦车救人。他们在危难时刻出手相助,彰显了平凡人身上不平凡的担当。

在四川绵阳方塔村,村民张久良的妻子泽里卓玛患病23年,他始终不离不弃,悉心照顾,并坚持每天记录下妻子的病情变化和用药情况,共写下了13本、10万余字护理日记。张久良以实际行动演绎了“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箴言,在岁月长情里书写了爱的温度和意义。

色林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保护员次成塔青,16年如一日坚守在藏北羌塘腹地,常年与风沙为伴,与孤独共舞,只为守护藏羚羊、黑颈鹤等野生动物和它们的家园。即使右手曾被雪豹咬穿,他也从未退缩放弃。他在日复一日的坚持中诠释着什么是爱与责任,向我们描绘了人类与野生动物共享地球家园的美丽画卷。

…………

哪有什么超级英雄?不过是平凡人选择了挺身而出,选择了执着坚守,选择了勇气、善良、奉献与担当,以朴素之心行非凡之事,于无声之处写大爱无疆。

伟大不是与生俱来的光环,而是扎根于日常的选择与坚守。他们是12位聚光灯下的“中国好人”,也是来自不同地域、不同行业的普通人,他们用“勿以善小而不为”的坚持,让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新时代焕发出非凡的光彩。

▲12位来自不同地域、不同行业的“中国好人”。/重庆瞭望截图

今年是“中国好人”节目自举办以来首次与地方电视台进行联合录制。这一次,来自全国各地的12名“中国好人”齐聚重庆,通过现场访谈形式与观众分享感人故事,在山城传递向善力量。

重庆这座英雄之城,从来不缺“好人基因”。一座重庆城,嘿(重庆方言,“很”的意思)多好心人。对于一座城市而言,好人的故事永远值得歌颂,榜样的力量永远值得传承。

从扎根基层30多年的为民解忧的“老马”马善祥,到带领村民开凿天路迈向增收致富的毛相林,再到悉心呵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莎姐”们……他们都从最平凡的人间烟火中走来,却将善良和温暖播撒在巴山渝水的每个角落,让文明之光薪火相传。

仅2025年,重庆就有20人(组)荣登“中国好人榜”。他们中有微笑着签下遗体捐献志愿书的退休干部,有不顾刺骨冰水跳湖救人的客车司机,有二十年如一日背着“瓷娃娃”孙女求学问药的老人,也有6年不涨价带动超3万人诚信经营的小面“掌门人”……不断涌现的好人好事,让这座城市的善与美更加具象,更成为独具辨识度的“山城好人现象”。

凡人微光与城市精神交相辉映,汇聚成一座城市最耀眼的星光。重庆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巴渝文化、三峡文化、抗战文化、革命文化、统战文化和移民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历史和文化的沉淀塑造了“坚韧、忠勇、开放、争先”的城市精神,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凝聚了强大精神合力。

长江和嘉陵江交汇处,5000架无人机腾空而起,“中国好人”的光芒点亮了重庆夜空。这是一座城市对好人的礼赞,也是对善意的延续,重庆以最直观的方式,将平凡中的伟大镌刻于城市天际,照亮每一颗向善向暖之心。

在重庆,你可以永远相信好人的力量。我们有理由相信,这场由“中国好人”带来的文化盛宴,由平凡善举汇聚而成的精神浪潮,必将激发全社会见贤思齐、向上向善的磅礴力量,让爱和美从山城传遍四方。

▲获评“中国好人”的重庆“碎花裙女孩”刘杨。/重庆瞭望截图

“十五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筹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提升人民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

礼赞身边好人,汇聚奋进力量。“中国好人”的故事,让我们看到这个时代最温暖、最动人的价值底色,也为我们每个人提供了可感可学、可追可及的鲜活榜样,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在“中国好人”的舞台之外,还有更多善举值得被看见,还有更多善意需要被传递。

讲好“好人”故事,让凡人微光集火成炬。时代在变,但感动不变。在“万屏互联”的时代,动人的故事得以突破时空界限,以短视频、直播、社交平台为载体迅速传播,并在网友点赞与互动中同频共振,让善行义举从“一时感动”变为持久影响。

有关部门要加强典型榜样选树,进一步擦亮具有地方特色和辨识度的好人好事品牌,提炼并发扬好可推广的好经验、好做法;媒体要善于运用新技术、新平台创新传播方式,讲好老百姓身边的动人故事;学校和教育部门要创新运用思政课、主题班会、社会实践等形式,引导青少年在耳濡目染中涵养品德,让善的种子在年轻一代心中生根发芽。

织密“好人有好报”的保障网,为善心托举,为好人撑腰。每个人都有向善的初心,都有成为榜样的潜力。只有当善意被充分尊重、善行被切实守护,才能激发更多人敢于行善、乐于行善。

因此,有关部门要持续健全激励机制,完善榜样模范礼遇政策,既要关注他们身上的光芒,也要体察他们的现实困境,从法律保障到生活帮扶,从荣誉表彰到社会关爱,以精细化、常态化的关爱举措织密保障网,消除行善者的后顾之忧,在全社会形成德者受尊、好人好报的鲜明导向。

让善行融入日常、化为习惯,让文明新风吹满巴渝、吹遍神州。伟大出自平凡,英雄来自人民。唯有将善念转化为行动,从身边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人人参与,事事躬行,才能不辜负榜样的感召,不辜负时代的期许,让点滴之举汇聚成推动社会进步的磅礴力量,共同书写新时代的凡人善歌。

愿无数个你我,都能以好人为榜样,用行动诠释信仰,在细碎光阴中书写不凡!



【免责声明】城乡统筹发展网未标有“来源:城乡统筹发展网”或“城乡统筹发展网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城乡统筹发展网联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