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振兴
村民致富的“筑路人”
云南日报 12-15 10:09:51
贺富阳,临沧市临翔区一名普通的村官,一个有高中文化的“山里人”,为了能让乡亲走出大山走向富裕,17年来,他带领党员和村民,修建18条63公里长的产业路,点燃了山民无尽的希望。
南赛河村委会,位于临翔区南部,山高谷深,地形复杂。14个村民小组480户1957人散居在大山中。由于偏僻落后、道路不通,生产生活、买卖货物全靠肩挑背扛。1996年,人均纯收入仅有420元。山寨的贫困像山箐中的苦藤,总也割不断,扯不开,山民们穷熬着盼公路修到家门口。
1996年春,通过村民选举,34岁的贺富阳当选为南赛河村副主任兼文书。上任之初他便意识到:“南赛河村要变样,要富裕,刻不容缓的是修路。”通过村两委商议,采取各户投劳方式开挖昔南路,开工期间,贺富阳每天都和大家一起劳动,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1997年12月昔南路顺利完工,南赛河村民从此告别了人背马驮的日子,摩托车、拖拉机陆续驶进农户家中。
2006年,贺富阳被村民推选为南赛河村党总支书记、村主任,他深感身上的担子更重了。为了让乡亲过上好日子,他全身心扑在工作上,家里的一切事务都落在了妻子身上。日复一日,沉重的担子累垮了这个正值壮年的女人。2007年4月正当贺富阳奔忙于工地时,妻子病逝的噩耗传来,他强忍悲痛送走了妻子后,又回到村里继续自己的使命。
在他的多方协调下,昔南路迎来了第二个春天,弹石路铺垫开始,为了不延误工期,他东家进、西家出地做协调工作,从开始到结束,没有一户人家索要赔偿,也没有一户人家说不能过他们的山地,仅半年时间,20多公里的昔南路便顺利竣工,南赛河人从此告别了雨季出不了家门,运不了农资的现状。
然而,不幸再次降临到他的身上,大儿子因车祸离世,让他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可依然没有丢下渴望致富的村民。 2010年,为解决上邦海小组自来水问题,他奔走乡间村落,经过3年的努力,26公里的南大沟竣工,惠及上下邦海、南茂河、南觅4个村民小组;当年,昔南路改弯拨直,过村组路段全部铺成水泥硬板路。


编辑:张国庆 责任编辑:杨嘉

【免责声明】城乡统筹发展网未标有“来源:城乡统筹发展网”或“城乡统筹发展网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城乡统筹发展网联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