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要闻
聚焦高质量发展丨重庆:以赛为媒强技能 匠心聚力促发展
新华网 06-24 09:20:50

重庆工贸技师学院汽车工程系学生正在工学一体化实训课上检修新能源汽车。新华网发(重庆市人力社保局供图)

  新华网重庆6月24日电(李华曾 韩梦霖)夏日的山城重庆,热气腾腾、活力四射。技能强国的时代浪潮奔涌向前,一场精彩纷呈的技能盛宴在这里拉开帷幕。

  6月24日,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重庆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技能大赛(以下简称:技能大赛)在重庆国际博览中心开幕。

  作为我国面向“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举办的国际性大型职业技能竞技赛事,该项赛事也是落实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具体行动,来自61个国家和地区的590名选手、裁判、技术观察员等将同台竞技、交流技术,促进共建“一带一路”国际技能标准开发,推动技能合作、共同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技能人才。

在重庆城市职业学院中德产业学院实训基地,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学生在老师(左)的指导下进行实操学习。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摄

  技能搭台

  架起合作交流“友谊之桥”

  在赛事筹备阶段的一个月里,重庆能源工业技师学院的教师谢翠娟,充分利用有利天气条件,坚持每日前往校园操场,对已完成装配与调试的无人机进行全面的飞行测试。随着桨叶转动,无人机发出“嗡嗡”的轰鸣声缓缓升空,轻巧地在空中悬停、转向……

  谢翠娟即将参与本次技能大赛的无人机装调检修竞技项目。赛事期间,无人机将模拟多种飞行故障场景,要求参赛者迅速准确地识别故障根源并高效完成修复。这不仅考验选手对无人机系统的深度认知,还需其精通电路原理、硬件组件及其运作机制,并具备熟练操作各类电子元件的能力。

  作为“低空经济”的核心力量,无人机产业发展前景广阔。重庆能源工业技师学院副院长彭刚表示,“技能大赛为各国选手搭建了交流平台,通过同场竞技共同提高无人机装调检修技能水平,也将促进国际间无人机相关项目的合作与交流,激发年轻技术人才对无人机技术的创新和热情,助力无人机赛道‘加速起飞’。”

  零散的鲜花有了诗意的造型,一杯咖啡有了妙不可言的拉花,平平无奇的零件成为一款精致的首饰……技能以其独特的魅力,不仅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更成为世界的语言、交流的桥梁。

  咖啡作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已成为中西方文化交流的载体。本次技能大赛上的咖啡制作项目,鼓励参赛者发挥创意,制作出新颖、独特的咖啡饮品。

  在重庆市级咖啡技能大师工作室负责人徐俊萍看来,通过比赛,中国的咖啡师有机会在国际性平台上展示自己的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也可以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从而提高行业整体水平,带动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标准的提升,促进咖啡文化的发展与交流,以咖啡为媒拓宽与世界交流合作的“朋友圈”。

  对参赛选手来说,技能大赛是实战擂台、交流平台,也是圆梦舞台。在第一届“一带一路”国际技能大赛餐厅服务项目中获得冠军的泰国选手查特法林·科隆罗恩表示,“这个舞台上不仅能看到来自其他国家选手的精湛技艺,还能从比赛中收获宝贵的经验,对未来职业发展非常有帮助。”

  今年将参加电气装置比赛的埃塞俄比亚选手Henok Amanuel Emiru表示,期待中国之旅可以认识更多从事这一行业的朋友,在比赛结束后继续交流,通过互学互鉴不断提升技能水平。

  世界技能组织执行局成员施泰芬·普拉绍尔认为,技能大赛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技能合作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通过比赛搭台,专家们汇聚一堂,开展交流、建立联系,分享知识和经验,讨论培训参赛选手的方法,对于深化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体系发展至关重要。”

插花花艺师袁建涛正在进行花艺作品创作。新华网发(唐宇 摄) 

  以赛为媒

  为共建“一带一路”注入人才动能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回望千年丝路,生产和技能交流始终持续不断。在新时代,这条古老的贸易通道也成为技能交流合作的“新走廊”,助推沿线各国经济社会发展。

  电气装置竞赛项目专家组成员、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教授谭世海认为,技能大赛让他们有机会与国际上其他国家优秀的人才进行交流合作,提高电气装置项目技术技能水平,同时更好地推动中国职教专业技术标准和资源“走出去”。

  去年,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与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理工学院合作,在坦桑尼亚成立了“中坦电力丝路学院”。中坦两国企业、职教学校借助该平台,共同实施学历人才培养、企业员工培训、师生互访交流等国际合作项目,为坦桑尼亚和在坦中资企业培养高素质电力类技术技能人才。

  随着国产新能源汽车出口量不断攀升,海外对新兴领域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也更加旺盛。2023年9月到12月,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车辆工厂学院副教授王国明来到沙特,为当地培训技能人才,提升新能源汽车的维修技术。

  “通过我们的培训,当地很多人看得懂电路图了,还能够通过逻辑上的分析去解决一些问题。”王国明介绍。经过培训,当地经销商的售后服务得以提升,促进了中国汽车在当地的销量。

  大赛前夕,主办方还开展了多场“一带一路”国际技能交流活动,组建技术专家团队,走进“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的园区、企业、院校,开展技能培训、拓展项目合作,助力当地提升技能发展水平。

  5月20日至21日,“一带一路”国际技能交流活动在泰国正大管理学院举行。中国技能专家团通过面对面交流,为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技能大赛泰国选手和专家提供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电气装置、轨道信号控制技术等项目的技能培训。

  泰国劳工部技能标准和测试开发部主任查特萨达说:“希望这次赴中国参加比赛的泰国青少年们开阔视野,学到更多先进技术,并将这些宝贵经验带回泰国。”

重庆市南川区举办的职业技能竞赛中,参赛选手操控工业机器人完成指定动作。新华网发(罗川 摄)

  时代召唤

  培养更多大国工匠、能工巧匠

  操作员在电脑上编写程序,然后调整测试工业控制器,最终促成机器人精准无误地执行预设任务,这一连串流程生动描绘了工业机器人系统日常操作的标准化流程。此番场景,也将成为“一带一路”国际技能大赛中的一大亮点,展现于全球技能竞技的舞台之上。

  此次技能大赛充分考虑“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产业发展需求和参赛意愿,参照世界技能大赛项目,结合数字、绿色、生活等新职业,设置了18个比赛项目。

  “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首次纳入技能大赛,反映了数字产业蓬勃发展的时代浪潮,也将促进国际间数字技能水平提升与发展。”重庆机械技师学院副校长邱庆表示。

  2011年,邱庆牵头在该学院设立了重庆技工教育领域首个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专业。目前,已有一千余名学生从该专业毕业,不少人都在各自岗位上成长为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方面的技术骨干或技术能手。

第一届“一带一路”国际技能大赛的比赛现场。新华网发(孙凯芳 摄)

  一技之长,能动天下。数据显示,目前全国技能劳动者超过2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超过6000万人。活跃在生产一线和创新前沿的各类技能人才,正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这一在家门口举办的国际技能赛事,不仅将有力推动重庆高技能人才队伍的建设,也将助力西部地区培育选树青年技能人才、新型工匠人才,着力打造高素质劳动者队伍。

  “数字建造不仅是一项技术,更是一种全新的建造理念。”本次技能大赛数字建造项目技术筹备专家组组长李晓倩介绍,“绿色建造”“数字建造”将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建筑行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需要更多具备数字化思维的建筑人才,大赛的举办有助于培育更多跨学科、复合型的“数字工匠”。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离不开大批高素质技能人才、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的推动作用。通过这样的国际赛事,将有助于推动文化交流与互鉴,提升技能人才的国际化视野,为重庆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培育‘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提供高素质人才支撑。”重庆工商大学副校长、东南亚研究中心主任李敬表示。

  千川汇海阔,风正好扬帆。让我们一起期待这场国际技能“嘉年华”,奏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强劲旋律,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持续走深走实。

【免责声明】城乡统筹发展网未标有“来源:城乡统筹发展网”或“城乡统筹发展网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城乡统筹发展网联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