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要闻
44条建议意见助推美丽重庆建设再提速
重庆日报 06-28 09:30:27

  “2023年,全市91座城市污水处理厂中运行负荷率超100%的占比28.6%。其中8家长期超负荷运行。”

  “调研发现,渝东北农村污染涉及面广、黑臭水体多、治理任务重、整治所需资金量大。”

  “截至2023年末,我市碳市场累计成交碳排放权4753万吨、10.6亿元,仅占7个区域试点碳市场交易总量的7.4%。”

  ……

  近日,市政协召开六届八次常委会,围绕“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加快美丽重庆建设”展开专题协商。协商会上,10余位政协常委、委员先后发言,谈问题、出实招,为助力美丽重庆建设献智出力。

  协商会的背后,是市政协历时数月的扎实准备——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作出的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市委部署,市政协围绕这一专题协商先后开展50余次调研,召开40余场座谈会,广泛吸纳意见、凝聚智慧,力争议到关键处、解决真问题。

  历时3个月深入一线调研集众智

  认真学习是做好协商工作的前提。市政协汇编了《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等10余份参阅资料供常委、委员学习参考,以进一步学深悟透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视察重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

  今年3月,市政协面向市级各民主党派、各区县政协、市政协常委、部分专家学者等征集协商子课题60余个,并细化工作方案,确定了《完善长江经济带生态环保跨区域协同联动机制》综合子课题和《进一步强化全市城镇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探索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新模式,全面治理农村黑臭水体》《提高绿色技术供给水平,推动传统产业绿色转型升级》《健全长江流域突发环境事件应急联动工作机制》等14个协商子课题。

  深入基层一线才能了解真实情况。市政协人资环建委联合民盟重庆市委会,邀请部分常委及专家,先后赴市生态环境局、潼南、奉节、巫溪等地实地调研。各子课题牵头常委、委员以查阅资料、走访、考察、座谈等方式积极开展自主调研——

  民建重庆市委会牵头《加强工业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子课题,会同专家学者、企业家等为成员的课题组,实地走访重庆博威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云阳金田塑业有限公司等企业,与奉节县、云阳县政府及相关部门座谈交流;致公党重庆市委会和九三学社重庆市委会牵头《加快长江重庆段珍稀特有鱼类生态修复建设》子课题,分别赴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重庆江津段、永川段以及长江干流巴南段、长江重庆段四大家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南岸区广阳镇段长江干流水域、重庆三峡库区长江干支流等地实地走访调研……据不完全统计,本次协商活动前已开展调研50余次,召开座谈会40余场。

  13份发言44条建议直击问题短板

  市政协有关负责人称,通过前期深入调研,课题组共发现我市在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美丽重庆建设方面存在困难问题43条,形成发言13份,提出建议意见44条。

  这些发言件件言简意赅,建议意见直指症结,提出了补短板的有效建议——

  针对如何抓好污水处理设施改造升级,农工党市委会建议积极探索以污水处理厂服务范围为单元的排水运维体制改革,学习北京经验,开展“厂网一体化”试点,实现厂站之间水量联动联调,减少溢流问题。

  围绕探索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新模式,民盟市委会呼吁建立水质预警监测机制,将农村黑臭水体治理纳入“巴渝治水”数字场景运用,逐步实现数字化、智慧化、可视化管理。建设乡镇污水处理智慧系统,提升市、区县、镇街三级管理效能,建立动态管理项目库。统筹推进巴渝和美乡村建设、农村黑臭水体治理。

  如何加强长江(重庆段)珍稀特有鱼类保护?致公党市委会和九三学社市委会建议强化鱼类栖息地保护修复。合理控制长江(重庆段)沿岸开发利用强度,完善长江支流小水电、拦河坝的清理整改退出机制,留足生态空间和缓冲带;推进河流水系生态连通治理,打通水道连通阻碍,增设漂浮性人工鱼巢、鱼礁,重点建设长寿至三峡大坝的河流区域,保障鱼类繁殖孵化条件。

  新污染物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民建市委会呼吁摸清污染底数,建立精细管控清单,尽快开展新型污染物污染状况与风险水平调查评估;完善法规标准,强化全链条管控,推进新污染物风险管控立法,加快修订完善新污染物相关的管理名录,建立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新污染物全生命周期信息管理平台;提升技术保障,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公益性环保组织参与新污染物治理。

  委员们还针对推动传统产业绿色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探索绿色金融、优化城市再生水利用配置、促进流域协同治理、园区开发区改革攻坚突破中守牢生态环境保护底线、优化渝西水资源配置等热点问题给出了意见建议。

  部门回应将充分吸纳建议共建美丽重庆

  参加协商会的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将充分吸纳大家提出的意见建议,携手共建美丽重庆。

  市生态环境局负责人称,在治理农村黑臭水体方面,将抓紧实施《重庆市深化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行动方案(2024—2027年)》,探索山区库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新模式,将农村黑臭水体纳入“巴渝治水”数字化应用场景。针对加强长江(重庆段)珍稀特有鱼类保护,推动出台《重庆市珍贵濒危水生野生动物保护计划》和《重庆市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实施方案》,加快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成果落地,建立健全分类科学、布局合理的自然保护地体系。针对新污染物治理问题,将着手建立新污染物治理联席会议制度和重点管控新污染物生产使用企业清单,积极开展川渝新污染物联合调查。

  市发展改革委负责人表示,将认真研究“优化能源结构,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建议,大力优化能源结构,力争2025年、2030年可再生能源消费占比分别达到40%和43%。

  市经济信息委负责人回应“提高绿色技术供给水平,推动传统产业绿色转型升级”建议,表示将深入实施制造业高质量绿色发展行动计划,培育绿色发展市场创新主体,提升产业链整体绿色发展水平,积极推广应用节能技术(设备),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水平。

  市住房城乡建委负责人表示,将加强城镇污水处理基础设施的系统规划设计,修订《中心城区排水专项规划》,制定《城镇排水设施建设“十五五”规划》,结合城市更新示范城市创建工作,不断优化设施布局。

  市水利局负责人称,将依照已印发的《重庆市地下水管控指标》,进一步严格地下水取用审批管理和地下水取用总量管控。持续抓好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计划2025年底建成并全线通水,加快打造渝西地区均衡立体的水资源配置体系。进一步加强非常规水源配置,到2025年,典型地区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区县再生水利用率将达到25%以上,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免责声明】城乡统筹发展网未标有“来源:城乡统筹发展网”或“城乡统筹发展网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城乡统筹发展网联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