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乡村
看荷兰如何打造农业界“硅谷”
农民日报 06-25 09:03:48

荷兰本是个农业先天不足的“弹丸小国”,却在科技农业的道路上一路狂飙,成为位居全球前列的农产品出口国。荷兰食品谷(Food Valley)是全球农业科技和食品创新领域的标杆,被誉为“农业科技的硅谷”。荷兰农业“逆境转优势”的发展模式,在该国食品谷的建设中得到了集中体现,对我国农食产业发展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荷兰食品谷建设的实践探索

2004年,荷兰瓦赫宁根大学、相关企业、瓦赫宁根市政府、海尔德兰省政府正式推出了“食品谷”概念,旨在利用瓦赫宁根的农业科技资源,建立一个国际领先的食品研发中心。食品谷通过设立独立运营的“食品谷基金”和运营公司,积极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和网络,吸引创新和生产要素迅速向食品谷集聚。目前,食品谷占地面积约32.36平方公里,聚集了200多家食品及农业研发机构、2600多家相关公司企业、3个应用型大学、10个职业技术学校以及多家技术转移、展示、创业和金融服务等中介机构,年产值约650亿美元。其成功的核心可总结为以下两点:

首先,建立了协同创新的生态系统。荷兰食品谷建立了由知识生产机构、知识输送网络以及知识落地服务机构组成的协同创新生态系统。在食品谷中,瓦赫宁根大学负责基础研究,研究所、实验型企业负责开发研究,试验站开展应用研究。明确的分工和开放共享的理念使得最新的知识能够迅速输送到一线生产,同时最新的技术需求也能被灵敏地反馈到一线科研,保证了科研成果的及时应用和生产问题的及时解决,形成良性循环。食品谷建设了大量孵化器和加速器,它们为农业和食品领域的初创企业提供技术和商业方面的专业服务,助力科技成果转化平稳走完“最后一公里”。这些知识落地服务机构极大地刺激了初创企业的出现,目前已有食品和农业领域的600多家投资者、企业和初创公司汇聚于此。

其次,采用资源共享的会员制管理模式。这一模式使它们能够与其他企业或科研机构共享关键技术、先进设施、专业人才、实验室资源以及前沿的创新成果。荷兰食品谷运营公司专业负责管理食品谷,主要职责是支持企业的持续成长与发展,核心业务包括帮助会员定位、寻找合作伙伴和发展方向,组织召开交流会,提供考察和培训等。

食品谷建设的国际趋势

目前,世界各地在不断引进食品谷的概念,食品和农业科技的未来发展正向可持续和技术融合方向迅速演进,主要展现以下三大趋势:

转型生态循环农业。生态循环农业核心理念是使农业生产和自然循环协调共生,减少对环境和气候的影响,重点发展方向有三个:一是精准农业。借助先进的科技手段,精准水资源、副产物和废物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减少对环境的负担。二是气候智能农业。生态循环农业将更多侧重于种植耐逆境的作物品种,来响应全球气候变化和人口增长带来的挑战。三是生态农业综合体。以生态农业为基础,兼顾游憩、居住和历史文脉延续,充分挖掘田园风光价值。

强化食物营养与健康。未来有两个重点方向:一是营养健康食品创制。未来农业将更加注重食品的营养平衡和个性化,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营养健康食品创制正是这一趋势的体现,它综合了营养学、食品科学和健康管理等多个领域的知识,致力于研发出营养健康、符合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食品。二是蛋白质转型。探索多样性的蛋白质来源早已提上科研议程,未来海洋农场、昆虫农场、植物肉和细胞肉工厂等新蛋白质途径有望重塑农食产业的格局。

数字化与万物互联。随着信息技术发展,农业机器人与自动化、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农业食品领域应用潜力越来越大。重点发展趋势:一是智能农业生产系统。农业机器人与自动化技术的广泛应用,有望实现精准播种、施肥、灌溉和收割,不仅能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还能减少资源浪费、保护环境。二是食品质量智能监测。借助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手段,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追溯系统,可实现对食品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的全程追溯和监管。

对中国食品谷建设的启示

当下农食产业正向绿色低碳、营养健康和可持续的方向转型,食品谷建设契合这一转型趋势。2012年潍坊市着手打造了中国第一座“食品谷”,2019年深圳市着手推动“国际食品谷”建设,2021年北京市成立了北京京瓦农业科技创新中心。中国食品谷的建设态势表明中国在食品和农业科技领域的大力投入和创新意识在加强。

重视科技创新。推动以“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中试+成果产业化”模式为引领的知识创新平台建设,将政策实施、科技研究、教育培训、技术推广、创新孵化等功能融为一体,形成一个覆盖全产业链的知识创新体系,实现技术与产业的深度融合。

遵循市场导向。洞悉市场发展趋势,以“大食物、大营养、大健康”的实际需求为导向,灵活调整产业结构、产品方向和相关政策,精准寻找并选择产业赛道,赋权企业更大的责任与权力,确保知识和产业的供需关系转变为规范化的市场关系。

注重开放共享。积极融入全球食品产业链和供应链,与国际食品企业和机构开展广泛的合作与交流,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同时,要推动技术、人才、信息等资源共享,平摊降低企业发展成本。此外,利用互联网等技术手段,建设虚拟研发和协作平台,打破地域和行业界限,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整体效率和创新能力。

【免责声明】城乡统筹发展网未标有“来源:城乡统筹发展网”或“城乡统筹发展网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城乡统筹发展网联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