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要闻
重庆防汛抢险一线 他们昼夜奔忙守护
重庆日报 06-28 09:25:59

  六月二十七日,云阳县道平养路(平安镇—养鹿镇)红关村段,工作人员在山体危岩垮塌处设置警戒线。通讯员 谭启云 摄\视觉重庆

  6月27日,南川区道南中学校门口,区城管局的园林工人正在清运倒伏的行道树。通讯员 罗建 摄/视觉重庆

  6月27日,秀山县中平乡党委副书记彭作杰带领值班人员对中岭水库周边山林夜巡。记者 尹诗语 摄/视觉重庆

  连日来,我市大部地区有持续强降雨天气。6月26日,我市24个区县启动防汛Ⅳ级应急响应。面对暴雨、局部地区大暴雨和中小河流涨水,我市相关区县和部门“闻汛而动”,当地干部群众积极应对,在江河两岸、指挥中心、清障现场,留下一个个昼夜奔忙的生动剪影。

  云阳

  强降雨致山体危岩垮塌

  迅速出动排危抢险

  受强降雨影响,6月27日凌晨,云阳县两处县道相继发生山体危岩垮塌,幸未造成人员伤亡。险情发生后,当地相关部门迅速赶赴现场,开展排危抢险,第一时间疏通道路。

  当天凌晨,云阳县道平养路(平安镇—养鹿镇)红关村段发生山体危岩垮塌,垮塌的巨石堆满了道路左右两幅,阻断道路10多米。现场抢险工作人员介绍,其中最大的一块巨石重约30吨。

  接着,距离红关村段约10公里的山体又发生了危岩垮塌。

  “今天凌晨4点多钟,突然传来一阵山体垮塌的声音。”云阳县平安镇牛门村党支部书记朱正清告诉记者,他和村民循声跑去,发现云万北路牛门村招呼站附近,两块巨石垮落路中,阻断了交通。他们立即和镇政府取得联系并在现场拉起警戒线,同时安排网格员在道路两头疏散交通,防止次生灾害发生。

  险情发生后,云阳县平安镇第一时间安排专人专班值守,迅速上报县公路事务中心,请求紧急排险。相关部门在对上述路段实施交通管制后,安排机械实施碎石排险,两处道路已于当天下午2点恢复交通。

  石柱

  应对强降雨

  24户61人提前平安转移避险

  根据气象预测,6月26日至28日,石柱属于暴雨灾害高风险区、地质灾害高风险区。

  为全力做好本轮强降雨防范应对工作,石柱组织县气象局、县水利局等重点部门,于6月26日上午召开强降雨天气临灾会商会,并于当日16时启动防汛、地灾Ⅳ级应急响应,各单位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各乡镇(街道)领导深入一线安排部署、调度指挥防汛工作。

  目前,石柱各乡镇(街道)严格按照“应救尽救、应转尽转”的原则,提前转移高危区域群众。截至目前,全县有9个乡镇动员提前转移撤离避险高风险户24户61人。

  当地各乡镇(街道)组织基层干部、网格员对辖区内防洪风险点、山洪危险区、地灾隐患点、农村切坡建房、涉水旅游景区等重点区域,开展全面排查,确保及时发现快速处置风险隐患。

 开州

  守在塌方第一线

  抢通道路确保群众安全

  25日晚8点至26日早晨8点,开州区长沙镇最大雨量达到78.2毫米。受降雨影响,黄山村樟树埫有40米的道路因塌方中断,塌方量超过500立方米。

  26日早上6点,村支书张远均带领村民万令、朱军骑着摩托车第一时间到达塌方处。三人立即拉起警戒线,劝返冒险步行穿越的村民。

  随后,万令打电话给镇上的挖掘机手,立刻赶到现场排险。经过七八个小时不间断作业,26日下午4点过,塌方处基本完成清理。

  张远均与万令又钻进警戒线内,仔细查看公路基础是否坚实。“确认安全,我们才能让群众通过。”万令说,安全上的事,一点也不能大意。

  长沙镇有关负责人表示,针对本轮强降雨,镇党委政府已提前安排镇村两级干部走村入社开展隐患排查、灾情收集、转移群众等抗险救灾工作。同时加强地质灾害点、河道等重点区域巡查防范,做好预警监测和相关应急准备工作。

  巴南

  暴雨影响房屋安全

  紧急转移独居老人

  6月27日清晨,看着窗外下了整夜还未停的雨,暂时安顿在闲置农房里的吴志禄老两口忧心忡忡,担心家里情况。

  “吴爷爷,你看这个雨又开始落了,你们老两口单独住起,又没得娃儿在身边,不安全,这两天你还是出去住嘛。”头一天晚上,巴南区水源村党委副书记包有原等人来到吴大爷家中。

  原来,老人家的地坝在前几天的暴雨中发生过局部垮塌,结合气象预警信息,经镇村分析研判,如果地坝再次发生垮塌,会影响房屋主体结构安全。

  可老人嫌麻烦不愿意搬,“这个屋前面就已经局部垮过一次,这段时间雨水多,土里水都饱和了。你们住在这里有危险,这个不能去赌运气啊!”在镇、村干部和派出所民警的多番劝说下,吴志禄老人终于同意带着老伴暂时住到村上闲置农房中避险。

  当天,姜家镇干部、派出所民警还对同村另1户独居老人和河面坝村1名独居老人,进行了紧急转移避险。

  姜家镇相关负责人表示,镇里将对重点领域,重点环节进行安全排查。

  交通运输部门

  对国省道安全大排查

  343台大型机械设备随时待命

  6月27日,来自市交通运输委和市公路事务中心消息称,6月26日夜间,中心城区及涪陵、綦江、武隆等近20个区县出现强降雨,截至目前,相关区县公路部门已处置零星水毁路段14处,降雨暂未对普通国省道通行造成影响。

  为应对暴雨天气,保障普通国省道安全运行,我市已开展大排查大整治活动,已投入人力1.4万余人次,排查普通公路12.8万余公里、桥梁1.43万座(次)、隧道2235座(次)、边坡1.69万处(次),排查出隐患共计68处,现已消除安全隐患51处,余下17处已采取临时措施,逐步进行治理。

  6月25日—26日,市公路事务中心先后5次向区县公路机构转发预警信息,要求做好防范应对,汛期以来已累计发布预警信息30余次。我市相关区县也已投入580余人次对公路受损情况开展巡查,及时进行处置。

  与此同时,市公路事务中心派出3个督导组,前往渝北、万州、奉节、潼南、酉阳、巫溪、綦江等20个区县检查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公路抢险保通工作开展情况,进一步压实责任,强化防汛部署。

  “目前,全市公路系统1600名应急人员、343台大型机械设备随时待命。”市公路事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确保发生公路水毁灾害后第一时间上路,对一般灾害做到“随断随抢,随抢随通”。

【免责声明】城乡统筹发展网未标有“来源:城乡统筹发展网”或“城乡统筹发展网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城乡统筹发展网联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