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振兴
新时代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使命与路径
城乡统筹发展网 04-24 09:31:33

回应时代发展要求,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特征。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中,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已然成为重要政治任务,这项工作需要以更高标准和更务实的态度持续推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走深走实、夯实基层基础、提升乡村治理效能三个维度的实践要求,既明确了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着力方向,也为具体工作提供了可操作的路径指引。

一、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现实需要

农村发展与农民致富的关键在基层党组织。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基层党组织则是推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因此,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必要条件。

截至2020年底,绝对贫困问题已经基本解决,实现了贫困人口清零和贫困县全部摘帽的目标。在脱贫攻坚战胜利后,“三农”工作重心转向乡村振兴,成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核心内容。根据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需要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大目标。其中,“治理有效”是实现其他目标的重要保障。

此外,乡村振兴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出更高要求,需结合新时代新特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党组织数字化、智能化发展,以提升组织工作效率,满足农村实际发展需求。只有扎实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升基层党组织在新时代全面领导农村工作的能力,才能更好地服务农民群众,组织和团结人民,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做好准备。

二、巩固党在农村社会执政基础的重要抓手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的“神经末梢”,在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中承担着关键政治功能。党的十八大以来,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取得显著成就,为各项农村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完善程度直接影响执政基础的稳固性。作为党情民意双向传导的核心枢纽,其政治生态的清明程度不仅关系到党和政府在人民心中的形象以及党在基层的影响力,更事关农村的稳定发展,并决定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效能。因此,农村基层党组织应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借助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引导群众形成共识、齐心协力,推动乡村振兴和社会和谐。

为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农村落地生根,农村基层党组织需健全组织体系,使其成为引领农村发展的核心力量。同时,结合实际情况,创新治理模式,鼓励农民积极参与公共事务管理,提高他们的参与感和获得感,以此凝聚农村基层群众,巩固党的群众基础和执政基础。

三、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坚实保障

党的十八大以来,农村社会结构经历显著变革,城乡差距扩大、乡村治理效能不足等问题逐渐显现,给乡村治理带来新的挑战。因此,为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和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乡村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关键前提。农村基层党组织不仅是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还是乡村治理的领导者和政策实施者,同时也扮演着组织各方协同参与乡村治理的角色,因此承担着推动乡村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使命。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为党在农村工作的前沿,需要在实践中克服组织功能弱化的问题。

此外,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统筹组织水平亟待提升。当前,乡村治理需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然而,由于各类主体之间存在差异,乡村治理主体的多元化也给农村基层党组织带来挑战。因此,构建治理平台,优化治理体系,实现各类主体间的统筹协调,是有效的应对措施。依据实际情况灵活发挥组织功能,构建上下贯通的组织体系,从而确保农村社会治理的和谐有序。

文/三峡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曾佳荣 审核/刘辉

【免责声明】城乡统筹发展网未标有“来源:城乡统筹发展网”或“城乡统筹发展网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城乡统筹发展网联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