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要闻
让“大市场”成为“强市场”③丨营商之变:“小变革”释放“大活力”
华龙网 07-06 12:16:07

统一政府行为尺度,有助于为各类经营主体创造更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促进要素资源流动,加速企业落地,是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关键一环。

在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中,重庆以市场主体需求为导向,推进政务服务改革,力行简政之道,破除服务壁垒,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因地制宜为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兴业营造良好生态,让更多市场主体落地重庆。

如今,重庆环评审批、产权交易、迁移登记等政务服务不断优化,全市营商环境持续向好,助推2024年重庆全市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98万亿元,增长6.2%。

环评相关工作人员前往重庆汽车制造企业开展调研。重庆市生态环境局供图
环评相关工作人员前往重庆汽车制造企业开展调研。重庆市生态环境局供图

01

“零耗时”助“加速跑”


“以前环评审批提交的材料种类较多,耗时较长。如今,得益于环评豁免审批,我们公司仅提交环境准入研判表等核心材料,就实现了‘免批环评’直接开工建设,为项目早日投产争取到宝贵时间,还减少了约10万元的环评费用。”位于两江新区鱼复工业园区内的德纳(重庆)传动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季留芳介绍。

环评审批是企业项目落地建设的重要要件之一。近年来,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将环评审批改革融入全市经济工作全局,重点开展产业园区优化环评分类管理试点改革,常态化开展“我陪群众走流程”活动,打造“保姆式”贴心服务,激发企业发展内生动力,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两江新区龙盛新城鱼复片区。王加喜摄,重庆市生态环境局两江新区分局供图
两江新区龙盛新城鱼复片区。王加喜摄,重庆市生态环境局两江新区分局供图

今年初,全国首批产业园区优化环评分类管理改革试点省市公布,重庆入选。经生态环境部批准,重庆两江新区龙盛新城产业园、水土新城大地生物医药园、重庆国际生物城三大制造业代表性核心园区开展优化产业园区环评分类管理试点工作,进一步促进建设项目环评工作提速增效。

重庆市生态环境局环境影响评价处相关负责人介绍,产业园区环评分类管理试点推行后,在试点园区内,汽车制造、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5大行业、10类关键领域的建设项目将取消环评审批,实现环评“零耗时”,释放产业活力。

与以往相比,试点推行后,单个项目落地周期将压缩至少超3个月,投产提速快人一步赢先机,助力企业抢占市场“黄金赛道”。

重庆仝干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落地重庆国际生物城。重庆市生态环境局供图
重庆仝干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落地重庆国际生物城。重庆市生态环境局供图

重庆国际生物城是此次优化环评分类管理试点首批园区之一。位于该园区内重庆仝干医疗科技有限公司HepAssis2®仝干生物人工肝产业化项目(以下称仝干项目),是国内首个以医疗技术应用于临床的生物人工肝项目。项目一期投资2亿元,产能12000人次,投产后可大幅提高肝衰竭患者治愈率和生存率。

按照原有的环评审批程序,仝干项目的环评审批需经过受理公示、技术审查、报告修改、拟批公示等众多流程环节,环评编制耗时较长,流程复杂。试点方案印发后,仝干项目即搭上了政策“顺风车”,成为全市首个受益于取消环评政策的建设项目。

“市生态环境局、巴南区生态环境局和园区还从污染治理、排污许可等方面为我们提供了全方位的指导帮扶,免于环评政策不仅为仝干项目大幅节约了审批时间,还有效节省环评报告编制时间和环评费用,减轻了我们的经济负担,还推动项目至少提前3个月投入生产运营。”重庆仝干负责人王尉表示。

重庆国际生物城园区。重庆国际生物城供图
重庆国际生物城园区。重庆国际生物城供图

环评流程的改变,极大加速了项目落地投产,为招商引资提供重要支撑。同时,园区试点的“绿色品牌效应”也将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和项目投资,助力重庆绿色高质量发展。

以环评审批改革,助力破除项目落地壁垒,服务统一大市场建设。未来,试点园区将吸引全球产业链高端要素集聚,构建“研发—智造—服务”一体化生态圈,实现高质量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绿色发展双赢,让“美丽重庆”与“智造重镇”同频共振,助推山水之城向“绿”而生!

02

“交易同步”促“配置高效”


产权交易市场作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服务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今年6月,重庆市江津区公共资源服务有限公司与泸州市农村产权交易中心、重庆市永川区农村产权交易机构正式签署《合作协议》,标志着“泸永江”三地农村产权交易统一大市场建设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也是激发区域要素活力、赋能乡村全面振兴的创新探索。

此次《合作协议》的签订,将打破行政边界限制,依托泸州、永川、江津三地丰富的农村资源资产,构建起统一市场规则、信息共享、系统互联的区域性大市场。

江津花椒产业示范基地。江津区委宣传部供图 第1眼TV-华龙网发
江津花椒产业示范基地。江津区委宣传部供图

未来,三方将联合开展边界区域农村产权资源普查,共同策划、包装、推介重大合作项目,让农村资源资产焕发出新的光彩。

这是重庆建立健全联合、联动、协同的产权交易市场合作机制,助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生动实践。

为深入贯彻中央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决策部署,全面落实国务院国资委《企业国有资产交易操作规则》(以下简称“《操作规则》”),6月30日,重庆联合产权交易所携手北京、上海、广东、山东、深圳、天津六地产权交易机构,首次同步发布统一的国有资产交易配套操作细则。

这标志着我国在构建全国统一的企业国有资产交易制度规则体系上迈出了坚实一步。

重庆联交所集团有关负责人介绍,本次七家机构打破地域界限,经过充分研讨,在“统一交易规则、统一交易流程、统一服务标准”的原则指导下,对国有企业产权转让、企业增资、资产转让这三大核心交易业务的操作细则进行了集中修订与统一发布。

产权交易市场探索构建信息互通、市场共建、成果共享的合作机制,是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要途径。业内人士称,这次全国性的统一行动,对于消除跨区域交易制度差异、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保障国有资产安全规范流转具有重要意义。

以此次统一细则发布为契机,重庆将持续发挥产权资本市场功能作用,立足西部、辐射全国,不断提升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的质量和效率,助力构建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

03

“一次办”能“轻装上阵”


今年5月,西部陆海新通道—渝贸通数智贸易平台在渝正式发布上线。这标志着重庆乃至中国西部外贸企业有了一个更加全面、智能和权威的服务窗口,也将推动中国西部与海外、市场与商品、出口与进口企业间加速联通。

渝贸通数智贸易平台发布现场。第1眼TV-华龙网首席记者 李文科 摄
渝贸通数智贸易平台发布现场。第1眼TV-华龙网首席记者 李文科 摄

“以往,外贸企业在发展中,普遍面临获取订单难、业务落地难、融资难等痛点、堵点、难点。通过这个平台,贸易企业能获得交易撮合、贸易咨询、代办资质、单证服务等贸易全链条、一站式、专业化的综合服务,快速找到业务机会。”该平台运营方重庆千信外经贸集团全资子公司重庆渝贸通供应链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该平台的落地,是重庆办好“进出口一件事”,力促政务服务提质增效,为企业办事减负增效穿上“轻便装”的真实写照。

渝贸通数智贸易平台上线仪式现场。第1眼TV-华龙网首席记者 李文科 摄
渝贸通数智贸易平台上线仪式现场。第1眼TV-华龙网首席记者 李文科 摄

重庆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傅倩倩介绍,随着“渝快办”平台迭代升级,2800余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应上尽上”,推动两批200项高频事项办理信息免填率提升至63%以上、政府核发材料免提交率提升至60%以上。

近年来,重庆扎实推进“一件事一次办”。目前,全市“一件事”集成服务场景总量达到85个,覆盖企业、个人全生命周期主要阶段,平均减环节72%、减材料52%、减时间68%、减跑动90%。

以川渝企业办理迁移登记为例,这项登记涉及市场监管、税务等部门,现在仅需在网上提交一次申请,即可邮寄收到营业执照等证件,办理时限由9天压缩至3天,从两地反复跑3次以上优化为一次都不跑。

在助力企业“轻装上阵”的同时,重庆还不断法治环境护航发展,让企业吃下“定心丸”。围绕深化“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谋划落地15个“执法监管一件事”和15个“综合查一次”应用场景,累计实施“综合查一次”9000余次,减少执法扰企1.2万余次,有效降低检查频次20%以上,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一次到位”。

优化政务服务,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如今,在重庆,一项项改革举措不断推出,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有力推动了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在重庆,无数市场主体茁壮生长、活力迸发,推动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和高质量发展。

第1眼TV-华龙网 陈雨/文 首席记者 董进/审核

【免责声明】城乡统筹发展网未标有“来源:城乡统筹发展网”或“城乡统筹发展网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城乡统筹发展网联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