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文苑
成渝科技“雏鹰”研学心得⑩|梁芷嘉:从碰撞假人到“蓝豚07”,我的新能源车安全焦虑与未来狂想
城乡统筹发展网 07-13 16:57:20

编者按第五届成渝双城青少年科技雏鹰研学营7月8日正式起航,7月12日,是研学的第五天,营员们分别来到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和重庆邮电大学空间通信研究院,营员们有哪些感受?是否有新的思考?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7 月 12 日,我的行程被两站“硬核”地标承包——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和重庆邮电大学空间通信研究院。真正让我心跳加速的,不是发动机的轰鸣,而是中国汽研那间“撞”出来的教室。

安全同行科普课堂上,黄可馨、张小兵老师像拆盲盒一样拆解了“安全”二字:主动安全、被动安全、AEB、侧气帘……最炸场的是碰撞视频——假人飞天、玻璃碎成星河。老师透露,一个造价几十万的假人只是“入门皮肤”,中国汽研更祭出“隐藏款”——中国体征人体数字模型 AC-HUMs,专为中国人骨骼、体型量身定制,误差控制在毫米级,精准预测碰撞中的每一处软组织损伤。

梁芷嘉列出的新能源汽车四个焦虑

然而,返程的大巴上,“安全”变成了脑海里的“焦虑”弹幕。我给它列了四大“罪状”:

充电桩荒漠——偏远地区连一根“能量柱”都难觅;

续航紧箍咒——长途出行,电量每掉 1% 心跳就+10;

废旧电池围城——当新能源车普及,谁来给电池办“退休证”?

质量暗礁——电池热失控、车身刚性,新闻里的事故像不定时炸弹。

梁芷嘉画出自己理想中的未来猫尾汽车

焦虑不能过夜。当晚,我把全部情绪泼进研学”作业本“中,画下一辆“蓝豚 07”——我的未来汽车乌托邦:

猫尾排气管:形似猫尾,却能把燃油车残留的积碳“打包”成固态颗粒,环保值瞬间拉满;

高铁防爆门:致敬复兴号的密闭技术,3 秒完成气密锁止,防爆等级对标军用标准;

叶轮喷气式发动机:折叠式叶片弹出,0-50 km/h 只需 2.8 秒,红绿灯起步直接“弹射起步”。

画完才意识到,我把排气管画成了毛茸茸的猫尾巴,同桌笑我“燃油车魂未散”。我却想:也许2035年的街道,纯电、氢能、合成燃料会像今天的高铁、飞机、自行车一样各美其美。焦虑不是终点,而是把“不可能”改写成“可行”的快捷键。

文/重庆市开州区盛山初级中学 梁芷嘉 审核/刘辉


【免责声明】城乡统筹发展网未标有“来源:城乡统筹发展网”或“城乡统筹发展网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城乡统筹发展网联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