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统筹发展网讯 7月29日,“渝食渝味”科技创新与产业新质发展研讨会在西南大学东方红会议厅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孙宝国教授,全国食品领域专家学者以及重庆政、产、学、研各界代表50余人齐聚一堂,共同为重庆市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的科技创新与高质量发展出谋划策。
研讨会现场
据悉,本次研讨会以“科技创新与产业新质发展”为主题,由西南大学主办。其主旨是为重庆市打造“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中5000亿级的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提供高水平的智力支持和科技赋能,助力“渝食渝味”区域公共品牌建设。
作为中国著名的美食之都,重庆拥有火锅、小面等极具影响力的 “味觉IP”。然而,该产业长期面临“品牌响亮”但“产业不强”的困境,存在精深加工不足、产品附加值不高等发展瓶颈。如何将重庆的风味优势和文化底蕴转化为驱动产业升级的 “新质生产力”,成为了本次研讨会关注的焦点。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孙宝国致辞
近年来,重庆市为推动该产业发展,采取了一系列有力举措。成立了由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第一召集人的工作专班,构建起“1+1+4+N”的立体化政策支撑体系,并投入数十亿元财政资金,从顶层设计到资源保障,为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筑牢了根基。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蒋树强作主题报告
在大会报告环节,前沿思想碰撞激烈。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蒋树强指出,人工智能技术正为食品产业注入新动能,未来借助AI大模型可实现风味设计、精准营养匹配和全链条质量追溯,大幅提升研发效率与产品竞争力。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青委会主任委员、西南大学副校长范大明则结合产业实际,分析了“渝食渝味” 在风味标准化、产品健康化以及预制菜肴“锅气”还原等方面对高水平科技创新的迫切需求。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青委会主任委员、西南大学副校长范大明作主旨报告
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宝国在致辞中着重强调,“渝食渝味”产业的发展需实现从“产品思维”到“产业生态思维”的升级。他表示:“我们不仅要打造几个‘爆品’,更要建立从原料、加工到品牌的完整标准体系。要用风味组学、合成生物学等现代科技手段,去解析和重构重庆美食的风味‘密码’,让传统美味插上科技的翅膀。”
研讨会报告环节,专家学者积极为重庆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的科技创新与高质量发展出谋划策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研讨会还重点汇报了“中国-匈牙利食品科学‘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川渝共建特色食品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市现代食品技术创新中心”等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成效。与会专家认为,这些平台在重庆市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中起到了关键的科技支撑作用,未来将进一步发挥承接重大科研攻关项目、转化前沿科技成果、培养复合型产业人才的核心载体功能。
研讨会一角
重庆市相关负责人表示,重庆正处于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衷心希望各位专家学者能通过多种形式为重庆的产业发展献计献策,共同擦亮“渝食渝味”这张靓丽名片,将其推向世界。
文/记者 刘代荣 图片/主办方 审核/刘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