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要闻
2025年巴渝“土特产”名优百品评选活动 | 潼南区打造中国柠檬第一品牌
城乡统筹发展网 11-24 14:29:02

近日,潼南区柏梓镇羊堡村,果农在采收成熟的柠檬。眼下,潼南区32万亩柠檬已进入采收旺季。

作为重庆百亿级柠檬产业集群核心区,潼南现已形成集技术研发、种苗培育、标准化种植、精深加工、冷链物流、市场营销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条,32万亩柠檬种植面积覆盖琼江沿线和涪江以北的9个镇街,年产鲜果35万吨、年综合产值90亿元,出口全球30余个国家和地区,年均鲜果出口量达7.9万吨,构建起琼江柠檬产业示范带,成为区域“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典范。

▲万亩标准化柠檬种植基地。

规模化种植筑牢产业根基

立标准、建体系,从源头严控柠檬品质。潼南坚持“规模化、标准化、智能化、品牌化”发展路径,依托琼江流域偏酸性土壤与便利灌溉条件,培育柠檬经营主体360余家,建成标准园100余个、出口备案基地3万亩。通过全面推行标准化种植,实现鲜果下枝200余项国际标准检测合格率100%,农残抽检优于国家标准。2024年8月,潼南成功获评“中国生态柠檬之都”生态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成为产业振兴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双重典范。

目前,潼南柠檬地理标志集体商标已于2019年注册,并先后获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等“国字号”金字招牌,2020年更成为农业农村部、财政部批准建设的50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之一。

科技赋能提升产业价值

为什么潼南柠檬这么受到市场欢迎?这得益于科技赋能创新活力。在高新区规划建设5平方公里国际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园,集聚柠檬产业研究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创新团队等科研平台,培育汇达柠檬、檬泰生物科技、雪王农业“三大龙头”企业,形成以饮料、绿色食品、美容护肤品、生物医药及保健品为主的5大类350余种产品矩阵。

据悉,潼南以科技铸就产业灵魂,建成重庆市首个高标准现代化柠檬种苗繁育中心,年供应60万株脱毒种苗,保障品质源头;配套36处冻库、17条分选线,冷藏能力达30万吨,解决储存保鲜难题。潼南区首创柠檬六分离提取技术,建成全球首套干湿一体柠檬果胶生产线,拥有全国唯一柑橘类精深加工重点实验室,累计研发精深加工技术400余项,获国家发明专利38项,打造数字化生产线10条,年加工能力30万吨,预计加工产值55亿元,带动贫困群众就业10余万人。

▲汇达柠檬分选线正抓紧赶订单。

品牌塑造拓展市场空间

“今年我区实施‘村播’品牌计划,大力培育村播人才,构筑传播矩阵助推本地土特产营销,正逐步形成流量变现、农民增收的良性循环。”潼南区相关负责人介绍道,11月,潼南区融媒体中心承制的全流程影视项目《花开柠乡》上线首日红果热力值破1170万,番茄热力值达到2700万+。

近年来,潼南聚焦国际国内市场,实施“潼南柠檬”品牌培育行动,建立我国首个“柠檬指数”3.0系统,通过大数据、AI模型、区块链技术等分析全球产业信息,优化要素配置。在品牌保护方面,推行“国家+行业+地方+企业”四级标准体系,鲜果通过GAP认证、绿色食品认证,获评“巴味渝珍”十强、中国农业百强标志性品牌、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等荣誉,累计注册商标160余个。

市场拓展方面,线下设立7大区域营销中心,线上搭建“中国柠檬交易网”“国际柠檬交易中心”,依托龙头企业建设出口直通平台,建成重庆潼南渤海柠檬交易中心及海外仓,实现“陆海新通道”专柜直发东南亚。通过连续8年举办国际柠檬节,签约项目59个、金额101.28亿元。同时开发柠檬博物馆、主题旅游线路,年接待游客15万人次,文旅综合收入超10亿元,形成“产业+文旅”融合发展新格局。

此次入选2025年度巴渝“土特产”名优百品,是对潼南柠檬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权威认可,更标志着重庆特色农业品牌走向全国、迈向世界的崭新起点。未来,潼南将持续深化“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路径,以柠檬为媒,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注入强劲绿色动能。

组稿/晚秋

【免责声明】城乡统筹发展网未标有“来源:城乡统筹发展网”或“城乡统筹发展网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城乡统筹发展网联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