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振兴
24.1万青年涌入重庆!人才与城市“双向奔赴”之谜
城乡统筹发展网 07-08 11:04:29

城乡统筹发展网讯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高校毕业生等青年是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年以来,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打出政策组合拳、创新服务模式,全力推动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市人力社保局通过打造“大创慧谷”就业创业公共服务品牌、推进“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活动、实施“留渝来渝行动”等一系列举措,构建起“政策、服务、平台”三位一体的就业服务体系,实现高校毕业生“就好业”与城市“好就业”的双向奔赴。

“指尖就业”实现招聘服务“不断线”

“大创慧谷”搭建产才对接“高速路”

在近日举行的“大创慧谷”电子信息与智能制造专场招聘会上,重庆大学机械工程专业的毕业生李同学本想手持简历碰运气,没想到现场“AI智能匹配”系统为他精准推荐了5家企业,其中就有长安汽车,通过现场面谈,当场达成初步就业意向。他兴奋地说:“长安汽车的智能制造岗位不仅能实习转正,还能参与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研发,这对我非常有意义。”

“大创慧谷”系列招聘会现场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总监也表示,公司今年在“大创慧谷”系列招聘会中提供190余个岗位,其中设计研发岗年薪达18万~25万元。他们更看重学生在校企合作项目中的实践经历,像重庆科技大学与企业共建的“智能焊接实验室”学员,录用率比普通求职者高40%。

“大创慧谷”系列招聘会现场

“大创慧谷”是市人力社保局打造的大学生就业创业公共服务品牌,先后在万州区、黔江区、涪陵区、渝中区等17个区县建成区县大学生就创中心,以“精准匹配、深度赋能”为核心,依托市大学生就业创业公共服务中心,联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优质企业,构建起“线上+线下”的双轨服务体系。

截至2025年6月,“大创慧谷”已开展智能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等多场“小而精”“专而优”的线上线下招聘会,组织1000余家用人单位,吸引20余所高校4.4万余名求职者,涵盖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与智能汽车、高端装备制造、文体教育等多个行业和领域。

线上,则借助“渝才荟”“渝职聘”等数字平台,集成AI智能匹配、一键投递等功能,构建“全天候、多渠道、全链条”的智能化就业服务体系,打造出“指尖就业”新场景,让招聘服务不掉线。

同时,市人力社保局在市大学生就业创业公共服务中心还开展了多场大学生就创培训,培训人次超万人,内容涵盖职业规划、技能提升等,推动“培训链”与“就业链”深度融合,为企业输送高素质技能人才。

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百千计划”

政策指导服务双轮驱动

政校地协同深化服务也是助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举措。

2025年上半年,市人力社保局联合市教委启动了“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活动,围绕政策宣传、招聘服务、就业指导、创业服务、职业培训、困难帮扶等六个方面,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一站式就业支持。活动建立起人社局长一对一帮扶机制,全年计划开展500场次以上,覆盖全市70余所高校。

除了上述“六进”服务的落地,“百千计划”的指导也让高校毕业生们从“就业迷茫”走向了“精确定位”。

活动中,重庆工商大学毕业生王同学就分享了蜕变经历:“起初我想进互联网大厂,但职业指导师分析我的性格更适合供应链管理。参加完专场指导后,我精准投递了简历拿到了京东物流的管培生offer。”

截至目前,全市人力社保部门在西南大学、重庆科技大学等高校开展“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活动211场,组织3500余家用人单位进校招聘,提供10.7万余个岗位,服务大学生15.1万余人次。其中,政策宣传覆盖3.07万人次,招聘服务触达9.52万人次,就业指导服务1.89万人次,形成了“政策、岗位、服务”三位一体的校园就业服务网络。

“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活动现场

留渝来渝行动用“补贴+生态”

催生“人才磁场”效应

留渝来渝行动也是我市在助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抓手。

《百万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留渝来渝就业创业行动计划》实施以来,发布的15项政策举措广受市内外高校毕业生好评。截至目前,涪陵区、高新区等区县已举办留渝来渝就业创业对接服务集中活动16场,累计服务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超3万人次。活动同步联动科创中心、研发基地、创业孵化基地等载体,形成就业与创业协同推进的良好局面。

北碚区人力社保局负责人也在采访中介绍:“我们组织500名大学生走进京东方、川仪股份等企业,参加‘岗位体验日’活动,其中180余人直接签约。这种‘先体验后就业’的模式使企业试用期离职率下降52%。”

留渝来渝就业创业对接服务活动现场

政策赋能+岗位倍增

重庆2025年已成功吸引24.1万青年扎根

近年来,我市持续加码青年人才集聚工程。据统计,2025年全市已吸引24.1万青年人才留渝来渝,青年西部就业创业首选城市建设初见成效。这一成绩的取得,源于我市构建的“政策—岗位—服务”的三维支撑体系。

政策保障方面,打造了覆盖全周期的青年就业创业政策礼包。创新实施“双补一贷”组合政策,即企业吸纳补贴、灵活就业补贴、创业担保贷款。其中,高校毕业生创业最高可获8000元创业资金和50万元个人贷款支持。

在岗位开发方面,实现量质齐升。2024年,我市精准投放适配岗位90.8万个,2025年将进一步扩容升级,计划开发市场化岗位120万个,同比增长32%,同步释放政策性岗位2.6万个,重点向“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和“416”科技创新布局领域倾斜。

在服务效能提升方面,构建“线上+线下”立体化招聘网络。2025年,我市将举办各类招聘活动超6000场次,包括全国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金秋招聘月等品牌项目。创新推出青年人才服务“三个一”工程,即“一通道”:建立重点企业人才引进绿色通道;“一件事”:创新推出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留渝来渝“一件事”,整合档案托管、社保办理等10余项服务“一表联办”;“一站享”:为求职毕业生提供最长14天“免费住宿”的青年人才驿站服务。

接下来,重庆将深入实施百万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留渝来渝就业创业行动计划,重点围绕现代制造业集群和科技创新布局,通过“大创慧谷·职引未来”“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等专项活动,力争实现年度吸引40万青年留渝来渝人才目标,全力将重庆建设成为更具吸引力、承载力的青年就业创业新高地。

文/重庆科技报记者 樊洁图/市人力社保局 审核/刘辉


【免责声明】城乡统筹发展网未标有“来源:城乡统筹发展网”或“城乡统筹发展网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城乡统筹发展网联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