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要闻
重庆“十五五”制造强市路线图出炉:33618集群再升级,剑指全球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之都
城乡统筹发展网 11-25 20:13:55

城乡统筹发展网讯 近年来,重庆集中力量构建“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制造业已经成为重庆高质量发展的“响亮名片”。本次全会在增强“重庆制造”的国际竞争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上有哪些新的战略考虑?11月25日,中共重庆市委六届八次全会精神解读新闻发布会举行,市经济信息委党组书记、主任王志杰介绍相关情况。

王志杰介绍,市委“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高质量建设制造强市,加快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并围绕迭代升级“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做强做优工业主引擎,全面提升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能级和综合竞争力作出了明确部署。

《建议》旗帜鲜明地将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之都作为我市“十五五”时期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首要任务。“十四五”以来,我市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已迈入全国第一方阵,“制造强市”成为重庆的响亮名片。

《建议》谋划实施万亿级产业集群提质升级行动、加快传统产业焕新升级、强化产业基础能力和质量标准品牌建设等任务,巩固提升先进制造业集群。

“十五五”期间,将开展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智能终端创新蝶变计划,集群发展合金材料、合成材料、复合材料等先进材料产业,全面提升主导产业规模能级;推动装备制造、化工、建材、矿业等传统产业数智化转型,构建“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未来工厂”梯度培育体系,大力发展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打造食品及农产品加工链主企业矩阵,推进高端智能、山地农机装备研发应用,巩固提升传统产业竞争力;实施工业强基工程,推进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一体建设质量强市、标准强市、品牌强市,全面打响“重庆制造”品牌。

《建议》提出开拓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新赛道,注入产业发展新动能。

“十五五”期间,将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计划,持续培育壮大功率半导体及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等优势产业,推动智能绿色能源装备、智联电动车等领域加速成长为新兴支柱产业,在生物医药、智慧医疗装备、智能传感及仪器仪表等领域培育形成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着力打造低空经济创新发展强市,培育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低空产业集群。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和风险分担机制,培育具身智能机器人、生物制造、量子计算制造、空天信息、前沿新材料等新增长点。推进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促进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大力发展专精特新、“小巨人”、制造业单项冠军、瞪羚、独角兽等企业。

此外,还将围绕《建议》提出的提升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能级、实施服务业扩能提质行动、实施科技赋能产业创新工程、打造人工智能应用高地等重大部署,做好产业“融合化”这篇文章,着力推动“5个融合”。

一是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高质量协同融合发展,促进成渝地区优势产业从“链条型”线性发展向“生态型”体系发展升级,共同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二是推动提高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融合发展水平,迭代升级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满天星”行动计划,加快建设全球设计之都,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上楼入链”,建设一批竞争力强的千亿级、百亿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和特色“星级楼宇”,促进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多样化便利化发展,推进服务型制造试点,加快服务业数字化标准化品牌化。促进“重庆制造”与“重庆创造”“重庆服务”同步提质升级。

三是推动完善“四侧”协同促进“四链”融合推进体系,创新推广“产业大脑+未来工厂”新模式,深化“AI+企业码上服务”应用,从供给、需求、服务三端协同发力,精准匹配产业、创新、资金、人才、数据等要素资源,持续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加快培育“万亩千亿”产业平台,千方百计提升产业发展效益。

四是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力求在高级别辅助驾驶、高端器件与芯片、下一代固态电池与超级充电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突破,进一步凸显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支持龙头链主企业牵头组建产业创新综合体,全面提升创新平台影响力、关键产业链控制力、产业集群竞争力和创新资源集聚力,打造全国重要产业创新策源地。

五是推动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实施“人工智能+制造”行动,加快AI、空间智能等技术在产业全链条各环节深度应用,打造一批工业智能体,让AI这个关键变量成为重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文/图 记者 亦歌 审核/刘辉

【免责声明】城乡统筹发展网未标有“来源:城乡统筹发展网”或“城乡统筹发展网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城乡统筹发展网联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