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统筹发展网讯 在2025年重庆市科技活动周即将开幕之际,笔者走访了部分准备参展的科普基地,了解它们如何围绕活动主题,结合自身资源和行业特色,开展展览展示、互动体验、论坛讲座、科普节目展演等科普活动,让市民沉浸式体验科普乐趣、共享科技盛宴。
指甲盖大小的芯片,藏着怎样的“超级大脑”?重庆邮电大学空间通信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基地将在现场展览特设芯片实物展区,公众可零距离观察精密芯片结构,同时通过配套的科普图文和视频解析,了解芯片在手机、汽车、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活动现场还将举办《芯时代:无所不在的芯片》新书发布会及专家圆桌派,现场参与者可通过互动问答赢取科技礼品,沉浸式感受“芯”世界的魅力。
若你想近距离感受警务装备的“黑科技”,市公安局特警总队的展区不容错过。“我们将带来两款自主研发的‘秘密武器’,展现科技如何赋能现代警务。市民可近距离观察实战警务装备细节,并通过模拟抓捕现场,化身‘特警队员’,体验低空安全防护与突击抓捕行动的紧张时刻,切身感受科技如何让警务实战更高效、更安全。”市公安局特警总队相关负责人介绍。
想和家人一起动手完成科学实验吗?重庆科技馆以“‘智’由探索 ‘慧’享科学”为主题,设置了“科普成果展示”“科学第一现场”“科创赋能未来”三大板块。“观众不仅可以体验科技馆特有的教育资源包,还能参加桥梁搭建、电路连接、紫外线测试、空间几何等科普活动,分分钟解锁工程师的快乐。”重庆科技馆相关负责人表示,“携手科技馆,畅想话未来”互动区域也超有趣,公众对科技馆的美好回忆和对未来科技发展的希冀将在这里进行统一展示。除此之外,科技馆还将推出科学公开课与科普展演节目,多形式多维度满足广大市民多样化的科普活动需求。
重庆科技馆桥梁搭建科普活动 重庆科技馆供图
一部舞台剧带你看懂科学家们的“热血往事”。“我们将以‘承先贤科学精神 启后辈科普新篇’为活动主题,精心编排原创舞台剧《自然博物馆里的家国情怀》,通过还原抗战时期‘中国第一龙’——许氏禄丰龙的装架及中国第一件地形浮雕的艰难制作过程,生动讲述科学家故事,深刻诠释科学家精神。”重庆自然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主题展区将展出珍稀自然昆虫标本及科普书籍,同时,更有空气大炮科学实验、3D打印笔体验区让观众直观感受科学原理,体验科技与自然的交融。
原创舞台剧《自然博物馆里的家国情怀》剧照 重庆自然博物馆供图
地质灾害发生时,我们应该如何安全避险?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展区的地灾避险虚拟现实互动体验,通过模拟山间徒步遇到危岩崩塌的场景,帮助你掌握防灾自救技能。首次推出的全息投影展区,以三维立体形式向公众展示喀斯特地貌立体模型、重庆亿万年地质演化历程和重庆20余种典型矿物岩石。互动游戏区还有鱼化石拓印、化石修复体验、沉浸式沙盒挖矿体验等活动,让公众在趣味中学习、在实践中探索,充分感受规划自然资源的魅力。
你想体验无人机“飞手”的快乐吗?雏鹰启航青少年无人机科普中心给你这个机会!在这个展区,你将了解到无人机基础构造与飞行原理,亲手操作国产大飞机C919模拟飞行,深刻感受科技进步、低空经济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变化。“此外,我们现场还融合了先进科技与创意艺术的无人机集群表演,为观众带来一场场震撼的视听盛宴。”该基地相关负责人表示。
机器人摘水果能有多精准?笔者了解到,重庆科创职业学院携“慧农采手”智能采摘机器人现场展示“快准狠”绝活。观众可通过设备展演、现场观摩和沉浸式互动体验等方式,了解智能机器人、智能系统开发、数字孪生赋能场景应用等创新成果在智能制造、智慧农业与数字产业等领域的实际应用效果。
除了上述特色科普活动外,活动现场还将汇聚600余项涵盖人工智能、生态环保、生命健康等领域的科普体验活动,邀你前往打卡体验,乐享“科普大餐”。
据了解,众多高校、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和市级科普基地将向公众敞开大门,全方位满足市民对科学知识的需求。市级有关部门,各区县(自治县)和两江新区、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万盛经开区也将结合自身优势和特点,广泛动员学校、科研院所、医院、企业、科普基地,策划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群众性科技活动,推动科技资源向社会开放。
文/重庆科技报 张宇帆 审核/刘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