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要闻
渝论场|全球渝商眼中的“新重庆”
第1眼TV-华龙网 11-04 16:06:46

11月3日,“渝见新机遇 商聚新重庆”全球渝商大会在渝举行。来自五洲四海、跨越56个国家和地区的630余位渝商代表,齐聚两江之畔,共叙桑梓情谊,共话发展大计。

天下渝商,根在巴渝。

市内、国内市外、海外(境外)三大渝商群体,以不同的身份与视角,亲历着新重庆的蝶变升级。大会当日促成合作项目64个、总金额约567亿元,涉及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智能装备制造、人工智能、电子信息、现代服务业等重点领域。

他们中,有陪伴城市数十年成长的 “守土者”,有带着乡愁与资源归来的 “归雁者”,也有慕名而来扎根兴业的 “筑梦者”。从产业升级到营商环境,从政策红利到开放格局,他们的观察与实践,勾勒出新时代重庆最鲜活的发展图景。

重庆城市风光。重庆市文化旅游委供图

重庆城市风光。重庆市文化旅游委供图

本土渝商

与城市共生,筑牢产业根基

作为与重庆同呼吸、共命运的 “原生力量”,本土渝商见证了城市从传统工业基地到现代化开放都市的跨越。

在他们眼中,新重庆的“稳”与“进”相得益彰——产业根基愈发坚实,转型路径愈发清晰,政策支持愈发精准,让扎根于此的企业得以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全速前行。

全球渝商大会在重庆举行。第1眼TV-华龙网首席记者 李文科 摄

全球渝商大会在重庆举行。第1眼TV-华龙网首席记者 李文科 摄

重庆土生土长的赛力斯集团,正是这场转型浪潮的标杆。“赛力斯的每一步成长,都离不开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都得益于政企同心同力、同向同行。” 全国工商联副主席、重庆市工商联主席、赛力斯集团董事长(创始人)张兴海在全球渝商大会上坦言。

今年前三季度,赛力斯集团营收突破1100亿元,新能源汽车销量超30万辆,问界M9累计交付量突破25万辆,稳居中国市场50万元级豪华车销冠。这份成绩单的背后,是重庆汽车产业从“传统油车”到“新能源转型”的传承与突破。

近年来,重庆加快推动“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的建设,让渝企不再 “单打独斗”,而是融入协同共生的产业生态。如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领域,重庆形成了以长安、赛力斯为龙头的整车体系,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3大系统、12大总成、56类部件实现全覆盖,一个万亿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正加速崛起。

赛力斯汽车的生产车间。企业供图

赛力斯汽车的生产车间。企业供图

与此同时,重庆鼓励本土企业积极“走出去”,“百团千企”“渝车出海”等行动相继落地实施,外贸综合服务体系加快构建,为企业拓展国际市场保驾护航,越来越多“重庆造”正走向全国、享誉世界。

在摩托车领域深耕多年的宗申产业集团便是典型代表。除了在重庆6个区及广东、江苏、浙江等省份布局制造基地外,宗申还在越南、泰国、墨西哥等国建成6家工厂,涵盖发动机、通机、储能、摩托车及核心零部件等业务,实现属地化布局。

不止宗申,近年来,越来越多“重庆造”迈出国门、走向世界。而重庆始终作为坚实后盾,以完善的产业配套、精准的政策支持,为本土企业的向外拓展之路保驾护航,见证着企业与城市共生共荣的每一步。

宗申森蓝电动车。受访单位供图

宗申森蓝电动车。受访单位供图

返乡创业渝商

乡愁为引,归巢更安心

“渝商归渝”的号召下,越来越多在外打拼的渝商带着技术、资金和资源回到家乡。

在他们眼中,新重庆早已不是 “内陆腹地” 的旧印象,而是充满机遇的“创业热土”——完善的产业配套、暖心的政策支持、浓厚的乡情氛围,让“归巢”之路走得更稳、更顺,也让乡愁化作了实实在在的创业成果。

“作为重庆潼南人,我深刻感受到‘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助力重庆经济跑出‘加速度’,‘渝商归渝’号召让全球渝商在服务国家战略中共享重庆发展机遇。” 四川省重庆商会会长、四川星瑞健康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吕状文说。

如今,四川重庆商会有会员1500余家,团结带领在川近100万渝籍商人,紧紧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战略,累计回渝投资超410亿元,通过承办协办53场次招商推介会,组织全国近700家客商赴渝考察,实现招商引资117.5 亿元。

德国川渝总商会执行会长,重庆侨商领航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严澍,2020年回国投资创办重庆悦天云诚科技有限公司,成为返乡创业的佼佼者。

他表示,重庆为返乡创业者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其牵头打造的重庆市侨商产业园,已签约日本、新加坡等国侨商投资项目及引进高新技术企业共11个,前三季度产值已经突破10亿元,进出口额5000万美金。特别是今年重点引进了1家高新技术汽车线束厂,计划年底正式投入生产,预计明年产值超过20亿元。

此次大会更让不少在外渝商坚定了归巢决心。“大会让全球商界看到了重庆无限的发展潜力和商机,能有效吸引更多渝商回渝投资兴业。” 中缅经济合作发展促进会联席会长,渝缅集团董事长赵章傲说。

渝缅集团计划在今年内开通重庆至缅甸仰光的客货运直航,将两地时空距离压缩至3小时,构建高效的“云端桥梁”;持续打造重庆-东南亚、南亚国家的货运直航,助推“重庆造”出海发展。

“我是从重庆走出去的企业家,如今再回到老家,更深入了解了重庆近年来的巨大变化。有这么好的营商环境和投资政策,重庆的未来一定会发展得更快更好。”三全食品创始人、万江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泽民表示,企业看好重庆零碳产业园的发展前景,目前已与江津区政府达成初步意向,计划打造零碳产业园,带动重庆乃至全国的清洁能源利用与开发,用清洁能源服务社会。

外来落地渝商

环境为媒,深耕更可期

选择将事业扎根重庆的外来渝商,看中的是这座城市的独特区位优势、开放包容的商业氛围和前瞻性的产业布局。

在他们眼中,新重庆是“西部开放的重要门户”,更是“企业发展的沃土”——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战略机遇密集叠加,产业合作空间广阔,让外来企业得以快速融入、稳步成长,与城市实现“双向奔赴”。

国机集团作为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多年来,集团围绕三大主业,与重庆市始终保持着紧密的合作关系,成果丰硕。

全球渝商大会招商项目集中签约。第1眼TV-华龙网首席记者 李文科 摄

全球渝商大会招商项目集中签约。第1眼TV-华龙网首席记者 李文科 摄

中国机械工业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周开荃介绍,今年以来,集团在重庆新设立了国机仪器仪表集团,控股川仪股份、注入4家科研院所和1家工贸企业,并计划投资75亿元,争创国家仪器仪表行业制造业创新中心等高能级科创平台,全力保障我国仪器仪表产业自主可控,打造央地合作的典范和标杆。

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是外来渝商与本土企业共同感知的“政策红利”。从“渝快办”一网通办的高效便捷,到减税降费的“真金白银”,再到产业升级的专项扶持,重庆的政策支持始终精准对接企业需求。

重庆华峰集团的发展历程,正是政策赋能的生动写照。自2010年投资重庆以来,华峰集团累计投资超260亿元,建成全球最大的己二酸生产基地、全球最大的单体氨纶生产车间和国内最大的铝热传输复合材料生产基地,还建成5家高新技术企业。截至目前,重庆华峰累计实现产值超2000亿元、利税近300亿元。

“重庆华峰的发展实践,生动诠释了重庆工业的蓬勃活力,有力印证了重庆市‘亲商重商’、涪陵区‘服到位、零距离’的一流营商环境,充分证明了华峰在渝投资的正确选择。”华峰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尤飞宇说。

重庆华锋的生产车间。资料图

重庆华峰的生产车间。资料图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智勇有着同样的感受。“重庆作为惠科的战略核心与创新引擎,集聚了我们最先进的生产线和最精锐的研发力量,如今惠科液晶面板产能稳居全球前3。”王智勇说,惠科的高速成长,根植于重庆“打造民营经济发展高地”的沃土。

重庆,作为我国中西部地区唯一直辖市、地处“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联结点,叠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西部陆海新通道、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等多重国家战略,为外来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大会同期聘任的首批全球渝商商务大使,更让这些机遇精准对接全球资源。

此次受聘的商务大使单位中,既有全联科技装备业商会、中关村科技企业家协会等拥有近3000家会员企业的全国性平台,也有机械工业经济管理研究院、盘古智库等国家级政策智库,还包括渝澳联谊总会、峰一国际集团、深圳市富穆科技有限公司等具有深厚国际资源的涉外单位,以及重庆静昇律师事务所等专业服务机构。

这些单位在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航空航天等战略新兴产业领域拥有广泛影响力,业务网络覆盖“一带一路”、RCEP区域、欧美市场,具备国际化资源整合、产业发展引导和专业服务实力。

从本土渝商的坚守转型,到返乡渝商的归巢深耕,再到外来渝商的融入拓展,三大群体的观察与实践,共同印证了新重庆的发展活力与无限潜力。

嘉陵江边千帆竞渡,巴渝大地生机盎然。山城这座城市以“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为骨架,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土壤,以国家战略叠加为阳光,孕育出蓬勃生长的产业生态;而渝商群体秉持 “坚韧、忠勇、开放、争先”的重庆城市精神,以实干笃行回应城市的期许,书写着企业与城市共生共荣的新篇章。

第1眼TV-华龙网记者 梁浩楠 李舒/文 首席记者 董进/审核

【免责声明】城乡统筹发展网未标有“来源:城乡统筹发展网”或“城乡统筹发展网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城乡统筹发展网联系。

相关推荐